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狝猴桃
即猕猴桃。 唐 岑参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诗:“中庭井阑上,一架獮猴桃。”参见“ 獼猴桃 ”。
分類:猕猴桃
《國語辭典》:猕猴桃(獼猴桃)  拼音:mí hóu táo
植物名。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蔓生落叶缠绕灌木。冬芽甚小,包于膨大之叶柄内。叶互生,阔卵形或近圆形,长六至十七公分,叶背有绒毛,具有长柄,质硬有光泽。果实卵形至圆柱形,径四至七公分,有毛,而猕猴喜食之,故称为「猕猴桃」。味甘酸,可食。也称为「奇异果」、「羊桃」、「阳桃」、「杨桃」。
《漢語大詞典》:狝猴舞
古舞蹈名。《礼记·乐记》“獶杂子女” 唐 孔颖达 疏:“獶杂,谓獮猴也。言舞戏之时状如獮猴,间杂男子妇人,言似獮猴,男女无别也……汉书:‘ 擅长卿 为獮猴舞,是状如獮猴。’”
分類:舞蹈
《漢語大詞典》:狝猴骑土牛(獮猴騎土牛)
同“ 獼猴骑土牛 ”。 宋 苏轼 《戏毛国华长官》诗:“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獮猴骑土牛。”
《漢語大詞典》:狝猴江
佛教语。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场之一。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精舍》:“佛国五精舍:一 给孤园 ,二 灵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罗树 ,五 竹林园 。”参见“ 五精舍 ”。
《漢語大詞典》:五精舍
佛教语。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场。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精舍》:“佛国五精舍:一 给孤园 ,二 灵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罗树 ,五 竹林园 。”参阅《三藏法数》卷二四。
《漢語大詞典》:轩鹤冠猴(軒鶴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明 刘基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参见“ 轩鹤 ”、“ 沐猴而冠 ”。
《漢語大詞典》:小猴儿(小猴兒)
犹言小猴子。红楼梦第六一回:“只听门内又有老婆子向外叫:‘小猴儿,快传你 柳婶子 去罢,再不来,可就误了!’”
《國語辭典》:小猴子  拼音:xiǎo hóu zi
1.幼小的猴子,亦泛指猴子。如:「小猴子,吱吱叫,蹦来跳去,皮得不得了。」
2.幼童,通常指顽皮的小男孩。《水浒传》第一五回:「阮小七宰了鸡,叫阿嫂同讨的小猴子,在厨下安排。」《金瓶梅》第四回:「这小猴子提了篮儿,一直望紫石街走来,径奔入王婆子茶房里去。」也作「小猴儿」。
《国语辞典》:弄鬼吊猴(弄鬼吊猴)  拼音:nòng guǐ diào hóu
存心捣蛋,耍花招、搞花样。《红楼梦》第四六回:「又怕那些牙子家出来的,不乾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弄鬼吊猴的。」也作「弄鬼掉猴」。
《国语辞典》:沐猴冠冕  拼音:mù hóu guàn miǎn
沐猴,即猕猴。本指猴子戴著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后以「沐猴冠冕」讥讽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参见「沐猴而冠」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国语辞典》:木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参见「沐猴而冠」条。明。沈采《千金记》第一三出:「项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国语辞典》:杀鸡儆猴(杀鸡儆猴)  拼音:shā jī jǐng hóu
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如:「法官严厉处罚喝酒开车肇事的驾驶,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国语辞典》:猴子扮戏(猴子扮戏)  拼音:hóu zi bàn xì
比喻违反本心刻意去奉承、讨好他人。如:「他常猴子扮戏,为的只是讨大家欢心。」
《国语辞典》:猴子屁股  拼音:hóu zi pì gǔ
比喻很红。如:「她把腮红画得像猴子屁股一样。」
《国语辞典》:猴子似的  拼音:hóu zi sì de
猴子好动、顽皮,「猴子似的」多用于形容人很好动、顽皮。如:「一到会场,他便像猴子似的到处乱窜。」
《国语辞典》:非洲绿猴(非洲绿猴)  拼音:fēi zhōu lǜ hóu
一种原产于非洲的猴子。共分二十多种。体型优美,四肢及尾巴都很长,毛色大多鲜艳浓密。为爱滋病毒的最早带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