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薰获
获与薰
相关人物
晋献公
《春秋左传·僖公四年》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晋·杜预注:「繇卜兆辞……薰,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晋·杜预注:「繇卜兆辞……薰,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典故
雅乐献三雍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河间献王刘德〉~24~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6~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脩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脩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杜甫 草堂
典故
章台献颖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二十一·毛颖传〉~5738~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需兔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皴,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阙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需兔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皴,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阙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典故
忠献
《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一〈丞相魏国韩忠献王〉
韩琦,魏国忠献王。字稚圭,相州人。中进士第二人,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丞相,配享英宗庙庭。……仁宗春秋高,继嗣未立,天下以为忧。虽或有言者,而大臣莫敢为议首。公数乘间伏奏,乞选立太子。……仁宗感悟,始以英宗判宗正寺。……治平三年……公奏曰:「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惧,宜早建太子,以安众心。」上颔之。公请上亲笔指挥。上乃批曰:「立太子为皇太子。」……由是国本定矣。
韩琦,魏国忠献王。字稚圭,相州人。中进士第二人,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丞相,配享英宗庙庭。……仁宗春秋高,继嗣未立,天下以为忧。虽或有言者,而大臣莫敢为议首。公数乘间伏奏,乞选立太子。……仁宗感悟,始以英宗判宗正寺。……治平三年……公奏曰:「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惧,宜早建太子,以安众心。」上颔之。公请上亲笔指挥。上乃批曰:「立太子为皇太子。」……由是国本定矣。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韩琦列传〉~0229~
前一夕,大星陨于治所,枥马皆惊。帝发哀苑中,哭之恸。辍朝三日,赐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发两河卒为治冢,瑑其碑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赠尚书令,谥曰忠献,配享英宗庙庭。
前一夕,大星陨于治所,枥马皆惊。帝发哀苑中,哭之恸。辍朝三日,赐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发两河卒为治冢,瑑其碑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赠尚书令,谥曰忠献,配享英宗庙庭。
《國語辭典》:一国三公(一國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春秋时晋献公命士蔿为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蔿敬守君命,但为免除后患,只得草率完工,赋诗:「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政令出于多门,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唐。刘子元〈上萧至忠论史书〉:「十羊九牧,其命难行,一国三公,适从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