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狼头纛
狼师
狼孟
狼猛
狼壶
狼狠
狼啖
狼虫
狼步
熊狼
羊狼
贪狼风
四狼
条狼
狼分
《漢語大詞典》:狼头纛(狼頭纛)
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 西海 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 ,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 ,诣 达头 ,赐以狼头纛。” 胡三省 注:“ 突厥 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 清 赵翼 《偶阅〈汴梁杂诗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 汴 建朝仪。”亦作“ 狼纛 ”。新唐书·回鹘传上:“﹝可汗﹞与 子仪 会 呼延谷 ,可汗恃其彊,陈兵引 子仪 拜狼纛而后见。”
分類:标志大旗
《漢語大詞典》:狼师(狼師)
指 俍 人组成的军队。 明 钱嶪 《悯黎咏》之三:“杀气干层云, 狼 师渡 藤水 。鸡犬皆震惊,人民尽奔徙。” 明 万表 《悯黎吟》之二:“虎兕来,犹可奔, 狼 师一来人无存。”
分類:军队
《骈字类编》:狼孟
史记秦本纪庄襄王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明一统志狼孟城在太原府城北七十里汉旧县属太原郡俗名黄头寨
《骈字类编》:狼猛
晋书刘聪载记猗卢遣子日利孙宾大须及将军卫雄姬澹等率众数万攻晋阳琨收散卒千馀为之乡导猗卢率众六万至于狼猛曜及宾大须战于汾东曜坠马中流矢身被七创 王融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
《漢語大詞典》:狼壶(狼壺)
古宴会时投壶格之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太平御览卷七五三引 晋 虞潭 《投壶变》:“古者投壶,击鼓为节,带剑十二,倚十八,狼壶二十,剑骄七十八,三百六十筹得一马,三马成都。”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狼壶:﹝箭﹞转旋口上而成倚竿者。”参见“ 投壶 ”。
《國語辭典》:投壶(投壺)  拼音:tóu hú
古代宴会时的娱乐之一。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胜者斟酒给败者喝。《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漢語大詞典》:狼狠
见“ 狼很 ”。
《漢語大詞典》:狼很
亦作“ 狼狠 ”。 像狼那样凶狠。 宋 王楙 野客丛书·以物性喻人:“惟狼之喻尤多……言其专愎则曰狼很。” 秦牧 《艺海拾贝·“狼吞虎咽”》:“和狼有关的形容词语,还有‘狼藉’、‘狼忙’、‘狼狠’等等。”
分類:那样凶狠
《骈字类编》:狼啖
晋书索紞传紞善占梦郡功曹张邈尝奉使诣州夜梦狼啖一脚紞曰脚肉被啖为却字遂不行
《漢語大詞典》:狼虫(狼蟲)
比喻恶人,坏人。《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若不是神差鬼使,就是一百个 晁夫人 也到不得大尹的跟前,就到了大尹的跟前,这伙狼虫脱不了还使 晁夫人 的拳头捣 晁夫人 的眼弹,也定没有叫 晁夫人 赢了官司的理。”
分類:恶人坏人
《骈字类编》:狼步
吴越 春秋范蠡 为书遗大夫种曰越王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处乐元稹诗 次及清道途,尽灭豺狼步。
《漢語大詞典》:熊狼
(1).熊和狼。周礼·夏官·服不氏“凡祭祀共猛兽” 唐 贾公彦 疏:“中膳羞,唯有熊狼。”
(2).比喻凶恶之徒。 汉 陈琳《武军赋》:“ 汉 季世之不辟,青龙纪乎大荒,熊狼竞以拏攫,神寳播乎 镐京 。”
分類:凶恶
《骈字类编》:羊狼
扬子见狼愈下
《漢語大詞典》:贪狼风(貪狼風)
谓暴风。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王衍 ﹞行至 梓潼 ,大风发屋拔木,太史曰:‘此贪狼风也,当有败军杀将者。’”
分類:暴风
《骈字类编》:四狼
周语见上王史记匈奴传其后二百有馀年周道衰而穆 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漢語大詞典》:条狼(條狼)
“ 条狼氏 ”的省称。 1.用以泛指帝王出行时的卫士。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 慈寧 之安舆,乃迤出於殿闕,条狼执鞭,诵训夹軏。”
(2).借指衙役。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收发委员作,而猲诈甚于门丁;地方警察兴,而拘逮由其自便。舆臺皂隶,尊为清流;条狼执鞭,厚自扬詡。”
《国语辞典》:狼分  拼音:láng fēn
如狼之争吃食物。比喻竞争激烈。《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谯周》:「于是豪彊并争,虎裂狼分,疾博者获多,迟后者见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