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虎狼之国(虎狼之国)  拼音:hǔ láng zhī guó
比喻贪暴的国家。《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分类:贪暴国家
《国语辞典》:虎狼之口  拼音:hǔ láng zhī kǒu
比喻凶狠残暴的敌人。《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奈何听命于一纸之制书,自投身于虎狼之口乎?」
《国语辞典》:虎狼之师(虎狼之师)  拼音:hǔ láng zhī shī
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五回:「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国语辞典》:虎狼之心  拼音:hǔ láng zhī xīn
比喻贪婪暴戾的心。《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有司疑其以虎狼之心,贪据百越之利。」
《国语辞典》:狼狈万状(狼狈万状)  拼音:láng bèi wàn zhuàng
1.比喻处境困窘。如:「在婆媳的战争中,先生往往两边不讨好,狼狈万状。」
2.比喻身心俱疲。如:「他被公司的一笔烂帐搞得狼狈万状,心力交瘁。」
《国语辞典》:狼狈相倚(狼狈相倚)  拼音:láng bèi xiāng yǐ
狼与狈常相互合作,才能正常行走或做事。比喻互相勾结,为非做歹。《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国语辞典》:狼顾狐疑(狼顾狐疑)  拼音:láng gù hú yí
狼顾,狼走路时常回头看;狐疑,狐狸天性多疑。「狼顾狐疑」比喻人遇事疑虑畏惧,不轻易相信别人。如:「别老是狼顾狐疑,大伙儿都是为你著想的。」
《国语辞典》:狼号鬼叫(狼号鬼叫)  拼音:láng háo guǐ jiào
狼与鬼的叫声凄凉,令人毛骨悚然。形容哭叫声凄厉悲惨。《红楼梦》第五八回:「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也作「狼号鬼哭」、「狼嗥鬼叫」、「鬼哭狼号」。
《国语辞典》:狼居胥山  拼音:láng jū xū shān
山名。汉代名将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简称为「狼胥」、「狼山」。
《国语辞典》:狼贪鼠窃(狼贪鼠窃)  拼音:láng tān shǔ qiè
狼天性贪婪,鼠天性好窃。形容人欲望无穷,贪得无厌。明。于谦〈出塞〉诗:「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国语辞典》:狼心狗幸  拼音:láng xīn gǒu xìng
比喻心肠狠毒,毫无人性。《水浒传》第四九回:「狼心狗幸滥居官,致使英雄扼腕。」也作「狗心狗行」、「狗行狼心」。
《国语辞典》:狼狈而逃(狼狈而逃)  拼音:láng bèi ér táo
狼与狈常相附而行,离则颠,故猝遽谓之狼狈。「狼狈而逃」比喻情势窘迫,仓皇而逃。如:「小偷误触警铃,立刻狼狈而逃。」
分类:相附狼狈
《国语辞典》:红斑性狼疮(红斑性狼疮)  拼音:hóng bān xìng láng chuāng
病名。一种自体免疫性结缔组织的疾病,可分为圆板状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两种。圆板状红斑性狼疮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好发于脸部。全身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侵犯全身任何器官组织的疾病,病人血清内可发现多种自体抗体,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主要症状有皮疹、脸颊出现典型蝶形红斑、皮肤对日光过敏,并以被侵犯的器官组织为临床表现,如关节痛、肝脾肿大等。治疗方面可用副肾皮质类固醇长期服药控制。目前的五年生存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语辞典》:公鸡给黄鼠狼拜年(公鸡给黄鼠狼拜年)  拼音:gōng jī gěi huáng shǔ láng bài nián
(歇后语)凶多吉少。黄鼠狼喜欢吃鸡,公鸡向黄鼠狼拜年,必定大难临头。如:「他一向视你为眼中钉,你这次去,简直是公鸡给黄鼠狼拜年──凶多吉少。」
《国语辞典》:披著羊皮的狼  拼音:pī zhe yáng pí de láng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叙述一匹狼披著羊皮,混入羊群中偷羊。后比喻伪善者。如:「他以替灾民募款为由,四处诈骗钱财,实在是只披著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