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炼狱(煉獄)  拼音:liàn yù
1.据天主教教义,人在世间所犯的罪过,死后亡灵在升入天堂之前,须先经过炼狱。而在世信徒可藉祈祷、施舍、禁食、献祭等援救炼狱中的亡灵。
2.比喻受苦难的地方。如:「非洲的落后地区,简直像人间炼狱。」
《漢語大詞典》:台狱(臺獄)
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旧唐书·良吏传下·崔隐甫:“自 贞观 年 李乾祐 为御史大夫,别置臺狱,有所鞫讯,便輒繫之。”宋史·张璪传:“ 苏軾 下臺狱, 璪 与 李定 杂治,谋傅致 軾 於死,卒不克。”
《漢語大詞典》:鞠狱(鞠獄)
审理案件。鞠,通“ 鞫 ”。汉书·刑法志:“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禄薄。”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鞠,穷也。狱事穷竟也。”汉书·赵广汉传:“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
《漢語大詞典》:楚狱(楚獄)
后汉书·楚王英传:“有司奏 英 招聚姦猾,造作图讖,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 楚 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桀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又《袁安传》记 袁安 案其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因称冤狱为“楚狱”。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二:“常闻平 楚 狱,为报里门高。” 唐 刘禹锡 《谢中书张相公启》:“ 袁公 之平 楚 狱,不忍錮人; 晏子 之哀 越石 ,乃伸知己。”
分類:冤狱
《漢語大詞典》:狱刑(獄刑)
犹刑罚;讼案。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一本作“ 刑狱 ”。吕氏春秋·季秋:“﹝季秋之月﹞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狱豻不平之所致也。”
分類:刑罚讼案
《漢語大詞典》:法狱(法獄)
(1).监狱。南史·宋竟陵王诞传:“上使有司奏 诞 罪恶,宜絶属籍,削爵土,收付法狱。”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臣谨以劾,请以见事免 景宗 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狱治罪。”
(2).指刑事案件。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昭明太子 ﹞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漢語大詞典》:由狱(由獄)
断狱,审理和判处案件。书·立政:“太史司寇 苏公 ,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 孔 传:“能用法敬汝所用之狱,以长施行於我王国。言主狱当求 苏公 之比。”
《漢語大詞典》:归狱(歸獄)
(1).犹归罪。《公羊传·闵公元年》:“﹝ 庆父 ﹞使﹝ 邓扈乐 ﹞弑 子般 ,然后诛 邓扈乐 而归狱焉。”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归罪过于民,不罪己也。’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 严复 《〈法意〉按语》:“ 唐 宋 诸儒,想望太平,皆太息于先王经制之破坏,而归狱 商君 。”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汉口 之焚,论者胥归狱 冯公 。”
(2).返归监狱。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3).归结狱讼。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又狱有不能结者,輒诱杀生番以归狱。”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乱狱(亂獄)
不容易判决的大案。周礼·秋官·讶士:“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 郑玄 注:“乱狱,谓若君臣宣淫,上下相虐者也。” 孙诒让 正义:“此皆狱之尤重大、不易平断者也。”《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 郑 其败乎!” 明 归有光 《上方参政书》:“乱狱滋丰,货贿多有。”
《漢語大詞典》:阿鼻狱(阿鼻獄)
见“ 阿鼻地狱 ”。
《國語辭典》:阿鼻地狱(阿鼻地獄)  拼音:ā bí dì yù
佛教宇宙观中地狱中最苦的一种。为胡语音意合译,意为无间。堕落到此的众生受苦无间断,故称为「无间」。为八大地狱中的第八狱。《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而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起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必当堕,阿鼻地狱。」简称为「阿鼻」。
《韵府拾遗 沃韵》:辨狱(辨狱)
张凤翼喜雨赋:随车彰百里之贤,辨狱表真卿之亮。
《漢語大詞典》:讯狱(訊獄)
问案治狱。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不得士者,有五阻焉……讯狱詰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南史·谢晦传:“ 武帝 当讯狱,其旦,刑狱参军有疾,以 晦 代之。”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所示及讯狱事,深思如此难处,足下试思其方,因书示及。”
分類:问案治狱
《漢語大詞典》:狱深(獄深)
谓刑罚严酷。《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分類:刑罚严酷
《漢語大詞典》:火狱(火獄)
烈火炽盛的地狱。喻极热处。 郭沫若 《女神·西湖纪游》:“哦!这清冷的晚风!火狱中的 上海 哟!我又弃你去了。”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六日》:“因系高飞,颇觉寒冷,但等飞机一下地,顿如入了火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