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冤狱(冤獄)  拼音:yuān yù
冤诬的讼案。《汉书。卷七四。魏相传》:「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唐。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化燐,悟冤狱之为虫。」
分類:冤狱冤案
《漢語大詞典》:犴狱(犴獄)
(1).牢狱。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 宋 苏辙 《北京谢韩丞相启》之一:“而况旱气方退,流民未还,盗贼纵横,犴狱填委,是健吏厉精竭力而不足之日,非庸人偷安自便而能办之时。”明史·刑法志三:“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尽。”
(2).指冤狱。 清 刘大櫆 《姚南青五十寿序》:“ 石农先生 ,其曾王父官大司寇,於犴狱多所平反,积阴德於天下。”
分類:牢狱冤狱
《國語辭典》:疑狱(疑獄)  拼音:yí yù
罪證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
分類:疑难案件
《漢語大詞典》:狱事(獄事)
有关刑狱之事。汉书·张敺传:“上具狱事,有可却,却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而封之。其爱人如此。”《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 陈同父 狱事急,吾未尝识之,怜其才援之,吏手篋内皆白金也。”
分類:刑狱
《國語辭典》:具狱(具獄)  拼音:jù yù
1.文字记录完备的狱案。《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新唐书。卷一一四。崔融传》:「安潜于吏事尤长,虽位将相,阅具狱,未尝不身听之。」
2.狱讼资料完全,据以定罪。《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
《國語辭典》:下狱(下獄)  拼音:xià yù
入牢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教下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今李乙被杀,未获凶身,故此遭诬下狱。」
分類:下狱牢狱
《漢語大詞典》:讼狱(訟獄)
诉讼。管子·小匡:“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临川 黄崖 宰是邑,谓此钱出於讼狱之人,恐惹词诉。”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小则滋讼狱,大则兴甲胄。” 徐特立 《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讼狱不平,对于政治是很有影响的。”
分類:诉讼
《漢語大詞典》:狱具(獄具)
(1).谓罪案已定。 宋 秦观 《王定国注〈论语〉序》:“ 元丰 二年, 眉阳 苏公 用御史言,文涉谤訕属吏,狱具,天子薄其罪,责为 黄州 团练副使。”明史·刑法志三:“刑部侍郎 沈应文 署尚书事,合院寺之长,以书抵太监 陈矩 ,请宽 学程 罪。然后会审,狱具,署名同奏。”
(2).刑具。元史·刑法志二:“诸狱具,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阔一尺四寸以上,一尺六寸以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二十斤,杖罪一十五斤,皆以乾木为之,长阔轻重各刻誌其上。”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沈练川 璧 为 建安 令,御史按所部,入境甫十里,停舟欲拷掠人,索狱具不得。”
《漢語大詞典》:议狱(議獄)
犹断狱,审议狱案。《易·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魏书·刑罚志》:“议狱定律,有国攸慎,轻重损益,世或不同。” 宋 韩元吉 《龙图阁待制知建宁府周公墓志铭》:“及其议狱也, 大理 有 阿杨 杀小儿案,而公以为可疑,不顾众论争之。”
《漢語大詞典》:留狱(留獄)
稽延狱讼。《易·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孔颖达 疏:“此以静止明察,审慎用刑而不稽留狱讼。” 唐 白居易 《牛僧孺可户部侍郎制》:“而书命无繁词,决事无留狱,受宠有忧色,纳忠多苦言。”
分類:稽延狱讼
《國語辭典》:典狱(典獄)  拼音:diǎn yù
职官名。执掌刑狱的事务。泛指狱官。《书经。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已使之治财矣,又转而使之典狱。」
分類:执掌刑狱
《韵府拾遗 东韵》:狱空(狱空)
宋史真宗纪:帝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辽史姚景行传:太康初,徙镇辽兴,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不数月,以狱空闻。
《國語辭典》:牢狱(牢獄)  拼音:láo yù
监狱。《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
《國語辭典》:谳狱(讞獄)  拼音:yàn yù
公正的审理有疑点的案件。《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夫严刑服罪名,为煆炼而成;刻意谳狱,何莫深文为拟,皆非虚公治事之道也。」
《國語辭典》:狱案(獄案)  拼音:yù àn
诉讼的案件。也称为「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