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犹恐(犹恐)  拼音:yóu kǒng
还担心。《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
分类:犹恐担心
《國語辭典》:夷犹(夷猶)  拼音:yí yóu
1.迟疑不决。《楚辞。屈原。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也作「夷由」。
2.从容不迫的样子。宋。姜夔〈湘月。五湖旧约〉词:「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舆。」
《國語辭典》:夷由  拼音:yí yóu
1.迟疑不决。《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蠕蠕蟫蟫。」也作「夷犹」。
2.鼯鼠。《尔雅。释鸟》:「鼯鼠,夷由。」
《國語辭典》:犹疑(猶疑)  拼音:yóu yí
1.迟疑不决。《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
2.怀疑,可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意。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國語辭典》:犹如(猶如)  拼音:yóu rú
如同、好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词人墨客得了此笺,犹如拱璧。」
分類:犹如如同
《國語辭典》:犹子(猶子)  拼音:yóu zǐ
1.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家兄蒙老伯收录为子,某即犹子也,理合拜见。」
2.如同儿子。《论语。先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文选。潘岳。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3.侄女。《聊斋志异。卷七。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國語辭典》:犹然(猶然)  拼音:yóu rán
1.舒迟的样子。《荀子。哀公》:「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2.微笑的样子。《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3.尚且。《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今已六十馀年,犹然簇新。」
4.依旧如此。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唐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惨切。」
《漢語大詞典》:犹且(猶且)
(1).犹同样。《战国策·燕策三》:“ 柳下惠 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寧於故国尔。’”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犹且黜,均将黜也。”汉书·陈汤传:“县官且顺听羣臣言,犹且復发徙之也。”
(2).仍然。《淮南子·兵略训》:“国虽大,人虽众,兵犹且弱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唐太宗 ﹞既已破灭 突厥 、 高昌 、 吐谷浑 等,犹且未饜,亲驾 辽东 ,皆志在立功,非不得已而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所以 薛涛 一个妓女,生前诗名不减当时词客,死后犹且诗兴勃然。”
(3).尚且。晋书·陆机传:“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此 春秋 城下之盟也,诸侯犹且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印岁易:“ 开封 文三司印文尤麤,犹且岁易。”
《韵府拾遗 盐韵》:犹嫌(犹嫌)
白居易醉后诗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在醉乡
分类:犹嫌
《漢語大詞典》:譬犹(譬猶)
譬如。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倀倀乎,其何之。”《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一:“故观其所餘,可以知其所积,譬犹见落叶而知天下之秋,察葭飞而知四海之春也。”
分類:譬如
《國語辭典》:犹龙(猶龍)  拼音:yóu lóng
本指老子的道如龙之深远不可测,因以「犹龙」为老子的代称。语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比喻有道之士。清。徐振芳〈海陵寄李子效〉诗:「犹龙久矣逃垄世,牵犊公然饮上流。」
《國語辭典》:犹豫(猶豫)  拼音:yóu yù
迟疑不决。《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红楼梦》第五回:「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因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而无本字,故也作「由豫」、「游预」、「游豫」、「犹夷」、「犹与」。
《國語辭典》:不犹(不猶)  拼音:bù yóu
不如、不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漢語大詞典》:犹之(猶之)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谓财物俱当与人。”
(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桀 紂 ,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
(3).亦作“ 犹之乎 ”。如同。 清 戴名世 《〈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 美国 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 美国 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漢語大詞典》:犹言(猶言)
好比说;等于说。《论语·学而》“行有餘力” 宋 朱熹 集注:“餘力,犹言暇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臣僚上殿札子,末言取进止。进止,犹言进退也。”
分類:好比等于
《國語辭典》:犹若(猶若)  拼音:yóu ruò
1.舒和的样子。《荀子。子道》:「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唐。杨倞。注:「犹若,舒和之貌。」
2.犹如、好像。《墨子。尚贤中》:「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宋。苏轼〈叶嘉传〉:「嘉之所为,犹然粗疏然。」
3.亦、尚且。《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