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鸡犬不留(雞犬不留)  拼音:jī quǎn bù liú
鸡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残酷的杀戮或抢劫。《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
《國語辭典》:鸡犬不宁(雞犬不寧)  拼音:jī quǎn bù níng
连鸡与狗都不得安宁。比喻被严重的骚扰。《野叟曝言》第一二回:「搅得村里人家,鸡犬不宁,夜里都是担惊受怕,睡不著的!」《孽海花》第五回:「朝一个封奏,晚一个密摺,闹得鸡犬不宁。」
《國語辭典》:鸡鸣犬吠(雞鳴犬吠)  拼音:jī míng quǎn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三国演义》第六○回:「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也作「鸡鸣狗吠」。
《國語辭典》:鸡鸣狗吠(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鸡鸣狗吠,达于四境。」也作「鸡鸣犬吠」。
《漢語大詞典》:鸡犬不闻(雞犬不聞)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水浒传》第一○九回:“凡衝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國語辭典》:鸡犬桑麻(雞犬桑麻)  拼音:jī quǎn sāng má
形容乡野田园生活。《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田里种著菜,篱笆里栽著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分類:农村安定
《漢語大詞典》:鸡犬无惊(雞犬無驚)
亦作“鷄犬无惊”。 见“ 鸡犬不惊 ”。
《國語辭典》:鸡犬不惊(雞犬不驚)  拼音:jī quǎn bù jīng
鸡狗都未受到惊扰。比喻军队纪律严明,毫无骚搅。《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封神演义》第二八回:「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
《國語辭典》:鸡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后比喻一个人发达得势,左右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发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鸡犬俱升」。
《國語辭典》:鸡犬相闻(雞犬相聞)  拼音:jī quǎn xiāng wén
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语本《老子》第八○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比喻住家相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漢語大詞典》:讳犬(諱犬)
谓忌讳看到母狗产仔。 汉 王充 论衡·四讳:“ 江 北乳子,不出房室,知其无恶也。至於犬乳,置之宅外,此復惑也。 江 北讳犬不讳人, 江 南讳人不讳犬,謡俗防恶,各不同也。”
分類:忌讳
《國語辭典》:顾犬补牢(顧犬補牢)  拼音:gù quǎn bǔ láo
看见野兔,赶紧呼唤猎狗捕捉;丢失了羊,立刻修补羊圈。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在事情紧急或出了差错时,才开始设法补救。如:「他做事情总是心不在焉,祸到临头才要顾犬补牢。」
《漢語大詞典》:补牢顾犬(補牢顧犬)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清 左宗棠 《请拓增船炮大厂疏》:“及待开厂製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则为今之计,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之法,使人以制我者而我反以制人,庶几补牢顾犬之犹未迟晚也。”
《分类字锦》:白犬出根
零陵总记东华馆在邵州城下江岸有松偃亚数枝凡八面上有一枝中折搭在半树间复生垂下扫坛游人以手披而撼之则千万枝皆动东野坐事谪居于郡见其魁异因为诗并序云摇一枝则万枝动看一面则八面同白犬出其根青羊入其腹
分类:
《分类字锦》:百犬共牢
五代史南唐世家江州陈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馀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
分类:
《漢語大詞典》:鞴鹰绁犬
臂套上蹲着鹰,手里牵着狗。借指纨袴子弟放浪游乐的生活。
《漢語大詞典》:丹鸡白犬(丹雞白犬)
古俗用丹鸡白犬作盟誓和祭祀的祭品。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鸡卵卜 崔龟图 注引《风土记》曰:“ 越 俗性率朴淳而未散……跪妻定交有礼俗,皆当於山间大树下封土坛,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名曰木下墅。”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境接 东甌 ,地隣 南越 。言其宝利则瑇瑁珠璣,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后以“丹鷄白犬”喻盟誓。 清 陶梁 《感事》诗:“丹鸡白犬辞空费,第一干城仗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