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犀犛
班固西都赋见熊螭下下王仲敷南都赋见麇麆
《漢語大詞典》:驳犀(駁犀)
亦作“駮犀”。 斑犀。《东汉观记·陈遵传》:“ 陈遵 破 匈奴 ,詔赐駮犀剑。” 吴树平 校注:“駮犀剑三字原误作‘骇犀剑’, 姚 本作‘駮犀剑’, 陈禹謨 刻本《书钞》同……駮犀剑,即以斑犀为装饰的剑。此条编珠卷二引作‘ 光武 赐 陈导 骇犀剑’,《御览》卷三四二引作‘ 光武 有骇犀之剑,以赐 陈遵 ’,所引皆有讹误。”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以班犀饰剑也。”
《骈字类编》:碧犀
格古要论骨笃犀碧犀也
《漢語大詞典》:函犀
犀牛皮制的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
分類:犀牛牛皮
《漢語大詞典》:骇鸡犀(駭雞犀,駭鷄犀)
亦作“ 骇鷄犀 ”。犀角名。战国策·楚策一:“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於 秦王 。” 王念孙 读书杂志·战国策二:“鸡骇之犀,当为骇鸡之犀。”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士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鸡羣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説,不可得而见也。” 元 宋本 《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之八:“薰陆胡椒腽肭脐,明珠象齿骇鸡犀。”
分類:犀角
《漢語大詞典》:山犀
犀牛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犀出 西番 、 南番 、 滇南 、 交州 诸处,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
分類:犀牛
《漢語大詞典》:响犀(響犀)
犀牛角所制的棒槌,击物能应声回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 吴元济 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烧的火焰。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骈字类编》:犀行
张翥 题泰东山藏主十八开士图诗 犀行水开蛟蜃路,直下踏入天吴宫。
《骈字类编》:犀碗(犀碗)
元 贡师泰 上京大宴和樊时中侍御 马湩浮犀碗,驼峰落宝刀。
《国语辞典》:犀头(犀头)  拼音:xī tóu
动物名。昆虫纲金龟子科。体黑长约三公分。雄虫头部长有角状突起的金龟子。栖息山地,聚于兽粪上。将粪块埋入土中,产卵后以粪为食。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地。
《骈字类编》:犀瓶(犀瓶)
宋史舆服志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二十四周缀金丝网
《分类字锦》:犀枰
梁武帝 围棋赋 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元玉。
分类:围棋
《骈字类编》:犀目
毛诗陆疏广要今黔蜀中时有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土人鼎釜多为所食其齿以刀斧锥锻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人得之诈为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埤雅见狮首下 白居易貘屏赞序见貘马下
《漢語大詞典》:犀角带(犀角帶)
饰有犀角的腰带。非品官不能用。《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别的倒也罢了,自这条犀角带并鹤顶红,就是满京城拿着银子,也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