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喀斯特  拼音:kā sī tè
岩溶的地形地貌,因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喀斯特高原最为典型而得名
《分类字锦》:俊体超特(俊体超特)
李邕 鹘赋 伊鸷鸟之雄毅,有俊体之超特。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卡剌特
(1).[英carat]今译作“开”,表示黄金纯度的单位。
(2).[英carat]今译作“克拉”,宝石的重量单位。
《漢語大詞典》:伉特
刚直特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吾右孙左司 奴申 性伉特敢为,有直气。”
分類:刚直特异
《國語辭典》:夸特  拼音:kuā tè
量词。欧美各国计算容量的单位。为英语quart的音译。一夸特等于九百六十公克。简称为「夸」。也译作「夸脱」、「夸尔」。
分類:容量
《漢語大詞典》:库希特人
非洲民族集团之一。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苏丹、埃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约2924万人(1985年)。讲库希特语族诸语言。多信基督教,属科普特派。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國語辭典》:经济特区(經濟特區)  拼音:jīng jì tè qū
政府特别立法,在某些地区划设特定区域,区内采行的商业贸易等法规、制度,和区外不同,提供更优惠的投资条件,以吸引外资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藉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该特定区域可因目的不同而分为加工出口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园区、都会企业区和工业区等。
《漢語大詞典》:经济特科(經濟特科)
清 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特设的一种科举考试科目。由内外大臣荐举通晓时务者,以策论试时事。清史稿·选举志四:“庚子,京师搆乱,乘舆播迁。两宫怵於时局阽危,亟思破格求才,以资治理。二十七年,皇太后詔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閎远、学问淹通、洞达 中 外时务者,悉心延揽。”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 南亭亭长 为 李宝嘉 ,字 伯元 ……尝被荐应经济特科,不赴,时以为高。”
《漢語大詞典》: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
英国的大学。1903年创建于曼彻斯特。设有文学、工商管理、经济及社会研究、教育、法学、医学、理学、音乐、理工、神学等学院。
《國語辭典》:模特儿(模特兒)  拼音:mó tè ér
1.专供艺术家绘图或摄影的人物、动物或物品。为英语model的音译。如:「那位画家百般挑剔,才选中这位模特儿。」
2.担任新式服装、时尚商品或艺术品展示工作的人。如:「时装模特儿」、「广告模特儿」、「服装设计师利用模特儿,展示他的新作品。」
《漢語大詞典》:蒙特卡洛
世界著名旅游地。在摩纳哥北部。人口1.3万(1982年)。气候温和,景色优美。有大赌场、豪华俱乐部和公园等。各种活动大都带有赌博色彩。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大日经五曰:「其中如来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二种尊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尊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修成尊特,因位修行所成就佛之大相好也,是乃报佛之相好,别教之意也。二性具尊特,法性本具之妙相也,是乃法佛之相好,圆教之意也。此中性具之尊特为上品,修成之尊特为下品。而华严经之微尘数相好为修成,故是下品,法华经之微妙净法身为性具,故是上品,见妙宗钞四。
尊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胜应身尊大殊特。卢舍那佛是也。法华玄义十曰:「尊特之身,犹如虚空,为法性身菩萨说法。」四教仪集注上曰:「卢舍那,翻净满。谓诸恶都尽故净,众德悉圆故满。亦翻光明遍照,亦名尊特,名胜应。」
【佛学常见辞汇】
尊贵特别。
十六特胜
【佛学大辞典】
(名数)特胜于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地,地地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厌恶自害之失,故名特胜。十六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察四念处有十六种的特胜,即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弃舍。
【佛学次第统编】
十六特胜,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又十六法,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特胜。于四念处之观,又修此十六特胜,始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地观照,能照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者也。解有多般,兹录其一。
一、知息入 观入息至于气灭。
二、知息出 观出息止至于鼻端。
三、知息长短 观息长短,若身不安,心多散乱,则出入息俱短,若身安心静,则出入息俱长。
四、知息遍身 息遍身者,形心既安,则气道无壅,如似饮气既,统遍身中。
五、除诸身行 想受为心行,觉观为口行,出入息为身行。既息遍身中,患彼觉动粗念,除诸粗故,名除诸身行。
六、受喜
七、受乐 虽有微喜,乐能遍满。身识既满,内心喜悦,故名乐。
八、受诸心行 既受乐在怀,必有数法相随,倚心乐境故。
九、心作喜 既止心一境,未有慧解,必为沉心所覆没,以喜举之,令不沉没,故名作喜。
十、心作摄 喜心动散,则发越过常,摄之令还,不使驰散诸缘,故名作摄。
十一、心作解脱 心不掉散,均等无累,故名解脱。
十二、观无常 已得自在,不为沉浮所败,故能观诸法无常,念念生灭,不可乐也。
十三、观出散 此身不久当散坏,磨灭之法,非真实有。
十四、观离欲 此身唯是苦本,心欲离之,故名离欲。
十五、观灭 是心住灭,多诸过患,不欲住故。
十六、观弃舍 观此诸法,皆是过患,故名弃舍。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入,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二、知息出特胜〕,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出,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三、知息长短特胜〕,谓调心既静,而照了渐明,即便觉息入出长短之相,是为特胜。
〔四、知息遍身特胜〕,谓从欲界定證未到地定时,即觉身及定法悉皆虚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无,是为特胜。(未到地定者,谓于欲界修色界定,身虽未到于彼,而心已先證彼定也。)
〔五、除诸身行特胜〕,谓从未到地,若发初禅觉观之法,则身心豁然开朗,所證境界,悉皆虚假,空无我人;既无我人,谁作诸事?谁受禅定?是则颠倒所起身业,皆悉坏灭,是为特胜。(觉观者,谓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
〔六、受喜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證初禅喜支,即能照了,而此喜支,则无过失,是为特胜。(支,分也。)
〔七、受乐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證初禅得乐支时,即能觉了,便于乐支,不起见著,以无所受而受乐触,是为特胜。
〔八、受诸心行特胜〕,谓既与观慧相扶,若證初禅一心支时,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颠倒;于一心中,获得正受,是为特胜。
〔九、心作喜特胜〕,谓离初禅,入二禅时,常自照了,若发二禅内净之喜,则此心真喜,从观慧而生,是为特胜。
〔十、心作摄特胜〕,谓既因观慧得二禅一心支,即照了一心,摄诸乱想,颠倒不起,是为特胜。
〔十一、心作解脱特胜〕,谓离二禅,入三禅时,常有观慧,即能照了;虽得妙乐,心不耽著,无累自在,是为特胜。
〔十二、观无常特胜〕,谓离三禅,入四禅时,常修观慧,发不动定,了达定中心识虚诳,念念生灭,是为特胜。
〔十三、观出散特胜〕,谓从四禅入虚空处时,加修观慧,内外照了,而證空定,能离色界缘空之识,自在消散,即能了达空定虚诳不实,心不爱著,是为特胜。
〔十四、观离欲特胜〕,谓离虚空处定,入识处时,常以观慧,内自推捡,离虚空处离欲之心,于是发识处定,即能了达识定虚诳不实,心不爱著,是为特胜。
〔十五、观灭特胜〕,谓离识处,入无所有处时,常以观慧,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于是发无所有处定,即能了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心不爱著,是为特胜。
〔十六、观弃舍特胜〕,谓离无所有处,修非有想非无想定时,常以观慧,观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于是发非想处定,即能了达非想处犹有细想,虚诳不实,非是涅槃安乐之法,心不爱著,是为特胜。(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种奇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奇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神通奇特。佛世尊妙应群机而现大神变不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也。二慧心奇特。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而成一切种智也。三摄受奇特。佛能知众生诸根之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使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也。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四。
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