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徵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特徵
1.特别征召。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建光 中,公车特徵,至拜侍中。”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墓碑》:“避 汉 末之乱,徙居 辽东 。 曹公 特徵,不应,隐居终身。”
2.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这假面上,大约一定得表示出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这角色的脸相的规定。” 曹禺
《雷雨》第一幕:“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
3.特点。 周恩来
《目前军阀混战的形势》:“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 中国 革命的特征,这是 中国 经济基础的产物。”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形象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國語辭典》:特徵 拼音:tè zhēng
1.特地徵召或召集。《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宜蒙特徵,以示四方。」《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卢景裕》:「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徵。」
2.事物特殊的徵象、标志。如:「猴子红色的臀部,是其特徵之一。」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中外文字之比较》:「然谓其为多字之国则可,谓其文字之增加,即为一国文化进步之特徵,似尚有说焉。」
《国语辞典》:地标(地标) 拼音:dì biāo
1.用来标示界线位置的目标物。如:「两县间的地标,常以石碑做标志。」
2.地区景观上突出的特徵。如:「中正纪念堂称得上是台北市的地标。」
《国语辞典》:叶形(叶形) 拼音:yè xíng
叶片的完整轮廓。为识别植物的重要特徵。
《国语辞典》:猎豹(猎豹) 拼音:liè bào
动物名。猫科。体瘦腿长,最显著的特徵是从眼窝至嘴角有两道深黑色的泪纹。性情颇为温和,古时印度的王公贵族常驯养,专为打猎时用。猎豹被公认为是目前短距离跑速最快的动物,时速可高达一百一十公里,可惜耐力不够,只能跑三、四百公尺。现存的猎豹数量已很少,多分布于非洲地区。
《国语辞典》:象纹(象纹) 拼音:xiàng wén
一种装饰在青铜器上的纹饰。表现象的形态和长鼻特徵的图案。盛行在商至西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亦见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象纹。
《国语辞典》:藤本植物 拼音:téng běn zhí wù
蔓生性木本植物的总称。主要的特徵是茎部细长,匍匐地面或攀缘、缠绕其他物体而生长。如葡萄、紫藤等。也称为「攀藤植物」。
《国语辞典》:民族意识(民族意识) 拼音:mín zú yì shì
一个民族建构于所谓的同系同源、共有文化特徵如语言、宗教、习俗、传统、价值、符号、共同历史和民俗以及地理根源等之上,产生共通的情感。
《国语辞典》:时间艺术(时间艺术) 拼音:shí jiān yì shù
基于时间感觉而成立的艺术,特徵为情节、动作的持续性。相对于空间艺术而言。如音乐、诗文等。
《国语辞典》:群众心理(群众心理) 拼音:qún zhòng xīn lǐ
群众在聚集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徵为较缺乏理性、情绪高涨且易受煽动。如:「群众心理很难掌握,所以群众运动有时容易失控。」
《国语辞典》:海相沉积(海相沉积) 拼音:hǎi xiàng chén jī
沉积物质具有海洋沉积环境特徵。
《国语辞典》:方言地图(方言地图) 拼音:fāng yán dì tú
显示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某些特徵的分布情况的地图。绘制方言地图,必须先绘制出其地理位置,才能以一种特徵一幅的,有几种特徵综合在一幅上的来作区分。
《国语辞典》:工商社会(工商社会) 拼音:gōng shāng shè huì
农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型态,其特徵为因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大增,人口群聚于都市,并涌生复杂的商业交换行为与多元都市文化。
《国语辞典》:山坡地保育 拼音:shān pō dì bǎo yù
依土地自然特徵,应用工程、农艺或植生方法,以防治冲蚀、崩坍、地滑、土石流失等灾害,并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涵养水源等一类的水土保持措施。
《国语辞典》:类别的团体(类别的团体) 拼音:lèi bié de tuán tǐ
具有某一种共同特徵的一群人,彼此之间有著共同的性质,但却不一定有依存的组织或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