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挂带(挂帶)
亦作“掛带”。 牵连。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掛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分類:牵连
《漢語大詞典》:干属(干屬)
干部的家属。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只有后院的西房和西北小楼房上下分配给一家干属住。” 楚良 《抢劫即将发生……》:“社会企业是收容干属的橡皮口袋,机关也成了家属院。”
关系,牵连。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皆託天地之蔽佑,仗夫人之餘生,与父亲有何干属,而欲相认乎!”
《漢語大詞典》:絓误(絓誤)
因受牵连而失官。 宋 文莹 《湘山野录续录》:“公曰:‘其将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尽,暂絓误至此尔,但遣之,俾託生可却还。’”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史御史肃:“ 大中 党狱起,为所絓误,謫 静难军 节度副使。”清史稿·圣祖纪一:“丙申,詔曰:‘逆贼倡乱,仰服天诛,絓误之徒,宜从宽典。’”
分類:牵连失官
《國語辭典》:牵扯(牽扯)  拼音:qiān chě
牵连。如:「事情本来就已经够复杂了,你还把他牵扯进来!」
《漢語大詞典》:坐率
幼年子弟因父兄犯法被牵连而治罪。汉书·石奋传:“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率,坐刑法也。’ 如淳 曰:‘率,家长也。’幼年无罪,坐为父兄所率而并徙, 如 説近之。” 王先谦 补注:“ 王文彬 曰:‘言无罪而坐以适徙之法, 服 説近之,特不当言刑耳。’注文‘率’上当有坐字。”
《國語辭典》:指攀  拼音:zhǐ pān
检举告发。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三折:「这小贱人,连我也指攀著。」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恰才拿住这贼,他道这妇人是他浑家,指攀你杀了来。」
《漢語大詞典》:招涉
牵连,关涉。《元典章·吏部五·给由》:“又廉访司因事取问官吏,事内止写某官亦有招涉,俱无所犯断决缘由。”《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其 李宝 虽有招涉,不合治罪。”
分類:牵连关涉
《漢語大詞典》:钩婴(鉤嬰)
亦作“钩婴”。 牵连缠绕。 唐 柳宗元 《晋问》:“若化若迁,钩婴蝉联,然后融为平川。”
分類:牵连缠绕
《漢語大詞典》:摆踪(擺蹤)
谓摆脱牵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今搢绅因荐士被斥,即嘵嘵辩数,谓己之进,出於亲擢,凡可以摆踪者,无所不用其至,谁肯自列如 尹 之言乎?”
分類:摆脱牵连
《漢語大詞典》:攀连(攀連)
诬供牵连。 廖平子 《史坚如案拾遗》:“ 坚如 当日供词,牵连旗籍与军政界甚众,非旗籍人与军政界实有事实,特有意攀连,使内起风波。”
《漢語大詞典》:牵顿(牽頓)
牵连困顿。新唐书·裴耀卿传:“ 夷州 刺史 杨濬 以赃抵死,有詔杖六十,流 古州 。 耀卿 上言:‘刺史、县令异诸吏,为人父母,风化所瞻……屈挫牵顿,民且哀怜,是忘免死之恩,而有伤心之痛,恐非崇守长、劝风俗意。’”
分類:牵连困顿
《漢語大詞典》:手尾
首尾。犹瓜葛。比喻互有牵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我们是交割清楚的了,彼此没有了手尾,便是事忙路远,不写信也极平常;纠葛未清的,如何也好这样呢。”
分類:首尾牵连
《漢語大詞典》:连缠(連纏)
纠缠,牵连。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之一:“大臣国柱石,忧喜相连缠。”
分類:纠缠牵连
《漢語大詞典》:薰胥
谓因牵连而受刑。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薰,帅也,从人得罪相坐之刑也。’ 晋 説近是矣。此敍言 史迁 因坐 李陵 ,横得罪也。” 王念孙 曰:“薰胥以刑,谓相率而入於刑也。”见读书杂志·汉书十五。一说指服腐刑。 王先谦 补注:“官本引 萧该 《音义》曰:‘ 韦昭 曰:腐刑必薰之,餘残曰胥。’”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復惧以薰胥之燄,累及朋儔。”
《漢語大詞典》:证案(證案)
指与案件有牵连的人。史记·酷吏列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