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3,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镇物
从物
六物
忘忧物
付物
拯物
物土
使物
通物
五物
秋物
赏物
常物
不物
物斛
《國語辭典》:镇物(鎮物)  拼音:zhèn wu
1.控制、安定情绪。《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2.施法术时用以镇邪或咀咒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从物(從物)
(1).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荀子·哀公:“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 杨倞 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 宋 秦观 《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於一身,復从物兮何求!”
(2).顺从自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漢語大詞典》:六物
(1).谓岁、时、日、月、星、辰。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
(2).六币。周礼·秋官·小行人:“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
(3).酿酒所需之六物。礼记·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麴糵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孔颖达 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糵二,湛炽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齐六也。物,事也,谓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吕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 高诱 注:“六物,秫、稻、麴、糵、水、火也。”后亦以指酒。 明 许潮 《武陵春》杂剧:“今是二月花朝节,正桃花大放之时,不免驾小舟,具六物,往 武陵谿 ,游翫一遭则箇。”
(4).佛教之制,比丘(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必备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罗僧(中衣),三、安陀会(下衣),四、波咀罗(铁钵、木钵、瓦钵等),五、尼师坛(坐具),六、骚毘罗(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虫),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标举之。
《國語辭典》:忘忧物(忘憂物)  拼音:wàng yōu wù
1.旧时认为酒可以解愁忘忧,故称为「忘忧物」。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七:「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唐。白居易 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诗:「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2.萱草的别名。参见「萱草」条。
分類:萱草
《韵府拾遗 物韵》:付物
易:六五童蒙吉。注:以夫阴质居于尊位。不自任察而委于二。付物以能,不劳聪明,功斯克矣。故曰童蒙吉。
《漢語大詞典》:拯物
犹济世。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济时拯物,无以加也。” 唐 刘禹锡 《传信方述》:“其志在於拯物,予故申之以书。”
分類:济世
《漢語大詞典》:物土
(1).土地所产的物品。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先王疆理天下,画为九壤,物土不同,风俗亦异。”
(2).选择合适的土地。仪礼·既夕礼:“筮宅,冢人物土。” 郑玄 注:“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文选·潘岳〈西征赋〉:“在皇代而物土,故毁之而又復。” 李善 注:“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毁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 唐 顾况 《湖州刺史厅壁记》:“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於 楚 越 。”
《漢語大詞典》:使物
日常使用的物品。红楼梦第八回:“雇了三辆大车,单拉行李使物。”
使者和货物。史记·南越列传:“ 高后 时,有司请禁 南越 关市铁器。 佗 曰:‘ 高帝 立我,通使物,今 高后 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絶器物,此必 长沙王 计也。’”
《漢語大詞典》:通物
谓通晓物理人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宋 叶适 《沈元诚墓志铭》:“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应事以理。”
《漢語大詞典》:五物
(1).指五种地形上的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覈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荚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2).犹言五事。《周礼·地官·乡大夫》:“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 贾公彦 疏:“物,事也。”
(3).五行。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参见“ 五行 ”。
(4).指金、银、龟、贝、布五种货币。汉书·食货志下:“凡寳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5).五色,五种颜色。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汉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曰凡此五物,以詔救政。” 宋 苏轼 《贺年启》:“效五物以观云,咸知岁美。”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漢語大詞典》:秋物
(1).秋季的农作物。《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 唐 孔颖达 疏:“秋物之成,赖郊祀之福。”
(2).秋季的景物。 唐 白居易 《内乡村路作》诗:“ 渭 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俯视重峯复岭,秋物烂斑。”
《骈字类编》:赏物(赏物)
宋 欧阳修 冬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朝鲜 、 安南 、 琉球 、 缅甸 、 苏禄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献。”
(2).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镜记》:“友人 薛侠 者,获一铜剑,长四尺,剑连於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烁,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顺之 《方圆砚铭》:“恶方喜圆,常物之情;喜方恶圆,幽人之贞。皆物我之相笑,无益损乎尔形。”
《漢語大詞典》:不物
(1).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 贾公彦 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齐书·幼主纪论:“过庭所闻,莫非不轨不物。”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因而至前矣。”
(2).谓不分物我。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 郭象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漢語大詞典》:物斛
借指粮食。斛,古代量器。《元典章·刑部十一·偷粟米贼人免刺》:“比年田禾薄收,物斛涌贵,贫民缺食。”《元典章·工部二·籴贩客船不许遮当》:“近岁天旱,中原田禾薄收,物斛价高,百姓艰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契勘屯田官兵共约三千餘人,其每年所收物斛大段数少,若将不堪。”
分類:粮食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