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力(內力)  拼音:nèi lì
物理学上指一个系统内,组成分子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力。
《国语辞典》:力臂  拼音:lì bì
物理学上指杠杆上支点至力点的距离。
《國語辭典》:吸力  拼音:xī lì
物理学上指磁性物质吸引他物的力量。
《國語辭典》:位移  拼音:wèi yí
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物体运动后又回到原点,则其位移为零。
《國語辭典》:惰性  拼音:duò xìng
1.某些物质不易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化合,这种性质称为「惰性」。如氦气就是惰性物质。
2.因生活和工作散漫懒惰而形成的习性。如:「他的惰性大家都知道,好吃懒做是出了名的。」
《國語辭典》:赫兹(赫茲)  拼音:hè zī
1.人名:(1)(Heinrich Rudolph Hertz,西元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證实光波与电磁波相同,證明了马克士威的电磁理论,建立后来无线电发明的基础,故学者称电磁波为赫兹波。(2)(Gustav Hertz,西元1887~?)德国物理学家。与夫然克氏用电子撞击原子,證实波耳原子理论,获西元一九二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量词。计算频率的单位。为英语hertz的音译。指每秒振动一次为一赫兹,简称为「赫」。
《國語辭典》:牛顿(牛頓)  拼音:niú dùn
1.人名。(Sir Isaac Newton,西元1642~1727)英国大科学家。在数学上,发明二项定理、微分法及积分法。在物理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原理,又发现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反作用定律及运动定律。在光学及天文学方面,也有颇多重要贡献。
2.量词。计算力的单位。为英语newton的音译。使质量一公斤物体,每秒增加一公尺/秒的速度所需之力,定为一牛顿。
《国语辞典》:虎克  拼音:hǔ kè
Robert Hooke
人名。(西元1635~1703)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提出弹性体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定律,学者称为「虎克定律」。又制造最早的反射式望远镜,并藉显微镜首先发现生物细胞的构造。
《國語辭典》:折射  拼音:zhé shè
光线或声波射入密度不同的介质中,而改变行进方向的现象。
《國語辭典》:亮度  拼音:liàng dù
发光体的明暗程度。如:「污染的天空使星星的亮度大打折扣。」也作「发光度」。
《国语辞典》:力偶  拼音:lì ǒu
物理学上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平行力,作用于一物体的二点,则不能合为一力,而仅能使物体回转,此二力称为「力偶」。
《國語辭典》:热点(熱點)  拼音:rè diǎn
1.热门地区。如:「旅游热点」。
2.国际政治、军事冲突激烈的地方。
3.受到众人关注和欢迎的事物和问题。如:「社会活动的热点」。
《漢語大詞典》:主动力(主動力)
(1).根本的动力。《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环绕太阳之行星,皆凭这个太阳为主动力。”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留学生》:“ 日本 所以能立宪者,其主动力谁乎?学生也。”
(2).物理学名词。即原动力。与“反动力”相对。
《國語辭典》:周波  拼音:zhōu bō
交流电或电磁波的振荡从某点开始,完成一个过程后,再回到此点,称为「周波」。俗称为「千赫」。
《漢語大詞典》:物理化学
应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与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一般包括物质结构、电化学、胶体化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