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宋牧民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宋牧民(1607年—1679年),字耑愚,京师保定府容城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登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户科给事中。顺治十二年,升任户科右给事中。顺治十三年,改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汝南兵备道。
《國語辭典》:牧民  拼音:mù mín
1.治理人民,管理民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汉。贾谊过秦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2.以畜牧为生的人。
《国语辞典》:游牧民族  拼音:yóu mù mín zú
以游牧为生活方式的民族,如匈奴、蒙古、东胡、突厥、阿拉伯诸族皆是。此等民族大率犷悍善战,每每侵掠农业民族。
《漢語大詞典》:牧笛
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声。 唐 张乔 《题河中鹳雀楼》诗:“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宋 陆游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鷺引钓船经荻浦,牛随牧笛入柴门。” 剑雨 《塞北牧羊女》诗:“塞北牧羊女,白云深处一枝花,吹一路好牧笛,栽一路小树枒。”
《漢語大詞典》:天牧
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书·吕刑:“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 孔 传:“主政典狱,谓诸侯也。非汝惟为天牧民乎?”
《國語辭典》:蒙古包  拼音:méng gǔ bāo
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时,所住的拆建两便的半圆形帐幕。高、深各约丈馀,周围用柽柳做架柱,外用牛皮或厚毡包覆,门低而阔,垂以厚帘,顶圆呈穹庐状,携带极为方便。也称为「毡包」。
《國語辭典》:马口钱(馬口錢)  拼音:mǎ kǒu qián
汉时所徵的马税。《汉书。卷七。昭帝纪》:「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漢語大詞典》:骚奴(騷奴)
旧时对北方游牧民的蔑称。《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你这骚奴,把这样机关来哄我,却怎出得我的手?快快从实讲来,若在番邦有些名目的,本都院放你去。”
《漢語大詞典》:套绳
牧民套牲口用的长绳,一端有一个活套
带有钩子和套索钉的绳子,主要用于牵引炮车或把它系在前车上
《國語辭典》:八角鼓  拼音:bā jiǎo gǔ
1.乐器名,打击乐器。是满族的民间乐器,明末传入北京。为单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边各开一长形孔,用铜轴串上两个小铜钹,另一边木框上常系有两根长穗。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敲击鼓面。早期用于满族八角鼓戏,现为单弦主要伴奏乐器。
2.曲艺类的单弦有时也以八角鼓来称呼。参见「单弦」条。
《漢語大詞典》:定居点(定居點)
牧民、渔民等定居的地点。
《漢語大詞典》:棚塞
指牧民居处之地。宋史·兵志十二:“今 鄆州 之 东平 , 北京 之 大名 ……以及 瀛 定 之间棚塞草地疆画具存,使臣牧卒大半犹在,稍加招集,则指顾之间措置可定,而人免纳钱之害,国收牧马之利,岂非计之得哉?”
《漢語大詞典》:骚达奴(騷達奴)
旧时对 蒙古 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明 周朝俊 《红梅记·城破》:“赚得些钱儿,指望拿回养家,不想这骚达奴不先不后闯将来,围了禁城,使我上不上下不下。”亦作“ 骚达子 ”。红楼梦第四九回:“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漢語大詞典》:牧包
我国 蒙古 、 哈萨克 、 塔吉克 等少数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包,家、屋的意思。《人民日报》1976.4.6:“走进牧包,老阿妈点上雪亮的马灯,摆设得整整齐齐的柜子、被褥、收音机……便一齐从黑暗里跳了出来。”
《漢語大詞典》:老羊皮
毛粗皮厚的劣等羊皮。北方、西北等地区的农牧民多用以制衣,且不挂面子。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二回:“只见她将身一纵,爬到树上去,就在树上取下一个包袱卷,打了开来,正是三件老羊皮光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