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9,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5  86  87  8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群牛譬经
犛牛
磨牛
骑牛归家
犊牛前身
识牛
露牛
露地白牛
铁牛
盐官犀牛扇子
驴牛二乳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
对牛弹琴
群牛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群牛譬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驴譬恶比丘。
犛牛
【佛学大辞典】
(动物)尾长之牛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深著于五欲,如犛牛爱尾。」法华玄赞四曰:「犛牛说文西南夷长髦牛也,有作猫字,人间捕鼠者,非此中义,有作猫从犬,不知所从。」康熙字典曰:「说文本作犛,长髦牛也。从牛声,玉篇兽如牛而尾长,名曰犛牛。」
磨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挽臼石之牛也,彼磨牛只劳身形,以喻比丘之徒,身虽行道,而心无行道者。四十二章经曰:「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万善同归集二曰:「行道礼拜,未具真修。祖立客舂之,佛有磨牛之诮。」
骑牛归家
【佛学大辞典】
(譬喻)十牛之一。
犊牛前身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南泉沩山之宗匠,皆言老僧百年后,成了一头水牯牛。牯牛为牝牛,可以生犊。然则今之诸禅师是犊牛之前身而已,假以骂禅宗也。
识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身譬车,识比牛。智度论十九曰:「如车有两轮,牛力牵故。能有所至,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返。」
露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露地之大白牛车也。譬一乘之妙法。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中略)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中略)驾以白牛。」秘藏宝钥下曰:「羊鹿憋而露牛疾。」
露地白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譬喻品所说立于门外露地之大白牛车也,譬大乘法。碧严九十四则垂示曰:「露地白牛,眼卓朔,耳卓朔。」(参见:露牛)
露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露地之大白牛车也。譬一乘之妙法。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中略)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中略)驾以白牛。」秘藏宝钥下曰:「羊鹿憋而露牛疾。」
铁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不可动,又譬无容嘴之处。碧岩三十八则曰:「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同著语曰:「千人万人撼不动。」五灯会元药山章曰:「某甲在石头,如蚊子上铁牛。」
盐官犀牛扇子
【佛学大辞典】
(公案)盐官一日唤侍者。与我将犀牛扇子来。侍者云:扇子破矣。官云: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侍者无对。投子云: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雪窦拈云:我要不全底头角。石霜云:若还和尚即无也。雪窦拈云:犀牛儿犹在。资福画一圆相。于中书一牛字。雪窦拈云:适来为什么不得出。保福云:和尚年尊。别请人好。雪窦拈云:可惜劳而无功。」见碧岩九十一则,种电钞十,从容录二十五则。
驴牛二乳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似是而非之物。(参见:牛驴二乳)
牛头不对马面
【俗语佛源】
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其意义谓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又例如《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亦作「牛头不对马嘴」。如《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又如邓拓《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李明权)
牛头马面
【俗语佛源】
佛教指阴间的鬼卒。《楞严经》卷八:「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驱入城门。」俗语本此而易为「牛头马面」。《景德传灯录·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阿傍为狱卒名。)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目连行前至一地狱……狱中数万余人总是牛头马面。」后多用来比喻凶狠丑恶的人,也作「牛首马面」。如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阶下侍立五十余众,有牛首马面、长喙朱发者,狰狞可畏。」(常正)
牛鬼蛇神
【俗语佛源】
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于外省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李明权)
对牛弹琴
【俗语佛源】
讥笑讲话不看对象或对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唇舌。如《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的狠好,咱们一总再算帐。」这句俗语出于中国第一篇佛教论文,即汉代的《牟子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禅宗亦用此语,如《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指的是禅师说法不对根机,达不到效果。又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