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1,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聱牙
牙琴
象牙
牙爪
牙筹
牙床
牙纛
伯牙琴
易牙
牙颊
牙弦
牙角
牙璋
鲸牙
牙门
《國語辭典》:聱牙  拼音:áo yá
1.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乖忤违背。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3.老树枝干杈枒蟠屈的样子。宋。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漢語大詞典》:牙琴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如赏 牙 琴,更亲听乎操縵,喻观 基 射,再目睹乎穿杨。”
(2).指精良的琴。 徐嘉 《书归玄恭〈万古愁〉后》诗:“盆花浮红篆烟清, 点 瑟不鼓 牙 琴停。”
《國語辭典》:象牙  拼音:xiàng yá
象上颚的二根巨大门牙。可雕刻加工制成各种装饰品或器具。
《國語辭典》:牙爪  拼音:yá zhuǎ
1.动物的牙齿和指爪。也指人的牙齿和指甲。汉。扬雄 执金吾箴:「如虎有牙,如鹰有爪,国以自固,兽以自保。牙爪葸葸,动作宜时。」唐。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2.比喻勇士或武将。唐。李德裕唐故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备牙爪则数逾十万,竭心膂则酬必九迁。」唐。李商隐韩碑〉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3.爪牙、羽翼。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先去了此人牙爪,然后剪除了此人,才使的我永无身后之患。」《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
4.差役、衙役。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你见这恶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牙爪威。」
《國語辭典》:牙筹(牙籌)  拼音:yá chóu
1.象牙制成的筹码、计算器。《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黄昏还把牙筹较,清早忙将簿籍查,到死刚才罢!」
2.古时夜间的计时器。元。袁士元 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诗:「牙筹历历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
《國語辭典》:牙床  拼音:yá chuáng
1.齿龈的别名。参见「齿龈」条。
2.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在上颚的为「牙床」。
3.上有象牙雕刻装饰的床。南朝梁。萧子范 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漢語大詞典》:牙纛
(1).犹牙旗。纛,大旗。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宋 曾巩 《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
(2).指将帅。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漢語大詞典》:伯牙琴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國語辭典》:易牙  拼音:yì yá
人名。春秋时齐国人。生卒年不详。为齐桓公的内侍,擅烹调,善逢迎,甚得桓公的宠爱。桓公死后,易牙与竖刁等谋乱,立公子无亏即位,导致齐国大乱。也称为「狄牙」。
《漢語大詞典》:牙颊(牙頰)
牙齿和颊辅。亦指嘴巴。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 秦 亦厌战,虽鼓牙颊,未能吞诸侯。” 宋 苏轼 《雨后行菜》诗:“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剽窃其语,置牙颊间以誑惑人听。”
分類:牙齿嘴巴
《漢語大詞典》:牙弦(牙絃)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 锺子期 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 絃 ”。 唐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诗:“ 周 醪忽同醉, 牙 弦乃共挥。”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 牙 絃入契, 郢 握称珍。”
(2).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唐 裴夷直 《题〈断金集〉后》诗:“ 牙 弦千古絶,珠泪万行新。”
《漢語大詞典》:牙角
(1).牙齿和角。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
(2).犹锋芒。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则尽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为之。”
(3).喻党羽。新唐书·逆臣传中·朱泚:“ 泚 之来, 滔 摄后务,稍稍翦落 泚 牙角。”
(4).喻端绪。 章炳麟 《原学》:“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执旧不能发牙角,长者以向之一得今之十。”
《漢語大詞典》:牙璋
(1).古代的一种兵符。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牙璋,判合之器也,当於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 宋 叶适 《上李签院启》:“制牙璋玉节之符,董熊士虎臣之用。”
(2).借指将帅。 唐 杨炯 《从军行》:“牙璋辞凤闕,铁骑绕 龙城 。” 明 徐复祚《投梭记·恣劫》:“铜虎承恩日,牙璋发斾时。”
分類:将帅兵符
《骈字类编》:鲸牙(鲸牙)
宋 陈造 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想摩鲸牙凌浩荡,更穿月胁翔辽邈。
《國語辭典》:牙门(牙門)  拼音:yá mén
1.古时行军扎营,立牙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曲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
2.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隐传》:「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宋。钱易《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也作「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