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8 【介绍】: 西汉河南阳武人。家贫,好学。秦末,陈胜起事,事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中尉。为谋士。建离间项羽、范增、笼络韩信之计,均为采纳。刘邦为匈奴围于平城,以计赂匈奴阏氏,得出。高祖六年,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文帝时历任丞相。吕后死,平与太尉周勃等合谋,诛诸吕,迎立文帝。任丞相。卒谥献。
全汉文·卷十四
平,陈留阳武人。仕魏王咎为太仆。去从项王入关,赐爵卿,寻封信武君,拜都尉。去从高帝,仍拜都尉、典护军,为亚将,寻拜护军中尉。汉六年封户牖侯,七年更封曲逆侯。高帝崩,为郎中令,惠帝六年为左丞相。高后元年徙右丞相。文帝即位,复为左丞相。二年卒,谥曰献侯。
魏无知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荐陈平于刘邦。周勃、灌婴等谗平盗嫂、受诸将金。汉王责问无知。无知谓当用其能,乃以平为护军中尉。后平屡立奇功,封户牖侯。言于帝,帝乃赏无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秀州崇德人,字季牖。少游上庠,博学能文。高宗时以特科官桐乡丞。有《东园丛说》、《舆地新书》。
全宋诗
李如篪,号东园,丽水(今属浙江)人。少游上庠,博学多闻(《东园丛记跋》)。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任桐乡丞。有《东园丛说》三卷。事见《东园丛说自序》。
全宋文·卷六三五六
李如篪,字季牖,号东园,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少游上庠,博学多闻,与绍兴诸魁皆友善。尝为通州酒官,淳熙中官广州司理参军。光宗时任舒州桐城县丞。著有《东园丛说》三卷(存)、《舆地新书》十卷、《乐书》一卷、《琴书》一卷。见所撰《东园丛说序》,周庭筠《东园丛说序》(载该书卷首),曾丰《李季牖〈舆地新书〉序》(《缘督集》卷一七),《宋史》卷八一《律历志》一四、卷二○二《艺文志》一,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汪韶,一名荐,字东美,号竹牖,黟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特奏名。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高敞人。字大源。号竹牖、栗溪、白岩。
具莹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绫城人。字莹然。号竹牖。
张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牖如。康熙十七年以诸生授登封县知县。官至广西南宁通判。初至登封,于岳神前立誓,除私敛,招流亡,督之耕种。复嵩阳书院、立学舍二十一所。常亲至民家问疾苦。

人物简介

维基
阮寿松(1822年—?年),字子岩、一字志伊,号牖云、一号星垣,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长源,字牖云,晚字泥庵,(1899-1975)扬州人,六岁入学私塾,毕业于江苏省国立第五师范,诗文师从李涵秋。自二十五岁起历任上海政法大学、沪江大学、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校国文教师。曾为《时代报》辑《天问》副刊。著小说《白莲》连载。诗则有《姑存手钞》、《里门杂咏》等著作,六十一岁退休后著自传体散文《寓记》。三十岁时习金石,秦玺汉铜,古文奇字,无所不习,一生治印数千石。有《两三方印存》问世。逝世于河北邯郸,归葬扬州。
《國語辭典》:桑枢瓮牖(桑樞甕牖)  拼音:sāng shū wèng yǒu
以桑树的枝条做门轴,以破瓮为窗户。语本《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形容清寒贫苦的居住环境。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久淹在桑枢瓮牖,几时能勾画阁楼台。」元。卢挚〈沉醉东风。辞辛苦桑枢瓮牖〉曲:「辞辛苦桑枢瓮牖曲,誇荣华凤阁龙楼。」
《漢語大詞典》:龛牖(龕牖)
窗形的石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西门之下,东映重门,北环坠壑,南倚南山,石壁氤氲,结为龕牖,置 观音大士 像焉。”
《國語辭典》:窥牖小儿(窺牖小兒)  拼音:kuī yǒu xiǎo ér
牖,窗户。窥牖小儿指汉东方朔从窗口向屋里面窥视西王母仙桃的传说。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史补》:「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后指小偷。
分類:小偷
《國語辭典》:老死牖下  拼音:lǎo sǐ yǒu xià
语本《仪礼。士丧礼》:「幠用敛衾。」汉。郑玄。注:「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即老死家中,安享天年的意思。《明史。卷二三五。邹维琏列传》:「我朝王振、曹吉祥、刘瑾亦尝宠之群臣之上。有一人老死牖下,获保富贵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通还户牖
【三藏法数】
经云:户牖之隙,则复见通,而言还者,以有户牖则见通,若无户牖则不见通。是则通属户牖,故复还于户牖也。当知所见之通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则不通处无复见其壅矣。故曰通还户牖。(隙者,户牖之空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