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剡牍(剡牘)  拼音:shàn dú
旧时公牍多用剡溪纸,故称公牍为「剡牍」。《佩文韵府。卷九。屋韵引》:「已分干旄避我门,更嗟剡牍削予迹。」
分類:简牍文牍
《漢語大詞典》:判牍(判牘)
批阅公文。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是时 周文勤公 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 肃顺 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牘。”
分類:批阅公文
《國語辭典》:抱牍(抱牘)  拼音:bào dú
抱持案牍。指办理公文。也指担任公职。宋。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抱牍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
《國語辭典》:文牍(文牘)  拼音:wén dú
1.公文书札的总称。《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2.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笺牍(牋牘)
文书。 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忽承牋牘之临,皆自听闻之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宋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牘。”
分類:文书
《漢語大詞典》:留牍(留牘)
积压文案。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县用。辛亥,选 山东 博山县 ,讼无留牘,祷雨即降。”
分類:积压文案
《國語辭典》:牍尾(牘尾)  拼音:dú wěi
文书的末幅。宋。陆游 官居戏咏诗:「判馀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分類:文书末端
《漢語大詞典》:篇牍(篇牘)
书籍;典籍。后汉书·荀悦传:“ 悦 年十二,能説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閒,所见篇牘,一览多能诵记。” 南朝 梁 沈约 《上〈宋书〉表》:“其( 何承天 )所撰志,唯《天文》《律历》,自此外,悉委奉朝请 山谦之 。”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文字肇兴之日,歌咏先导其流,坟典已无篇牘,里巷犹闻謡谚,此章句之元始也。”
分類:书籍典籍
《漢語大詞典》:补牍(補牘)
(1). 宋 赵普 曾荐贤于 太祖 ,不用。屡奏, 太祖 碎其牍, 普 仍缀补破牍复奏, 太祖 省悟,卒用其人。事见宋史·赵普传。后遂用为忠贞事君的典故。 清 吴伟业 《寿总宪龚公芝麓》诗:“即君致身已鼎足,正色趋朝勤补牘。”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彼其潜孚默惮,有存乎折槛、补牘之先者矣。”
(2).补为公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 鸿 闻之,不胜眥裂髮指,立命补牘公举与诸欠户对簿。”
《漢語大詞典》:策牍(策牘)
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宋 苏辙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策牘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漢語大詞典》:讼牍(訟牘)
诉状。 宋 赵抃 《次韵程给事见寄》:“讼牘自怜无日暇,诗筒翻喜入秋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以故观其讼牘,虽 皋陶 亦必裂眦;讯其口供,即 龙图 为之发笑。”
分類:诉状
《骈字类编》:前牍(前牍)
张融答周颙书综识施本已吐前牍吾与老释相识正如此
《漢語大詞典》:赤牍(赤牘)
(1).尺牍。赤,通“ 尺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赤牘三朝事,青编四海传。”
(2).尺牍。赤,通“ 尺 ”。指书信。 明 臧懋循 《与茅康伯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貺,溢美之言盈于赤牘。”
《漢語大詞典》:笔牍(筆牘)
(1).犹纸笔。泛指文具。战国策·齐策六:“ 君王后 病且卒,诫 建 曰:‘羣臣之可用者某。’ 建 曰:‘请书之。’ 君王后 曰:‘善。’取笔牘受言。”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王满生 籍笔牘,书之曰:‘社稷且危,傅之於膺。’”
(2).犹文牍。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清 唐孙华 《寿座主讲学仇先生二十六韵》:“请求无笔牘,著述有籤縢。”
《高级汉语词典》:史牍
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