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18,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封父
啸父(别称 冀州人 )
古公亶父( 周太王 世称 邠王 尊号 太王 )
姜尚(别称 吕望、吕牙、太公望、吕尚 姜 字 子牙、牙 尚 号 师尚父 后留为太师 )
虞阏父
武庚( 禄父 殷君 )
伯禽(别称 鲁伯禽、禽父 姬 字 伯禽 )
程伯休父( 休甫、休父 )
单伯原父( 姬 原父 )
虢石父
祭公谋父
奄父
造父
仲山甫(别称 山甫、仲山父、樊仲、樊仲山父、樊穆仲 )
其它辞典(续上)
子州支父( 子州 字 支父、支伯 )封父
啸父(别称 冀州人 )
古公亶父( 周太王 世称 邠王 尊号 太王 )
姜尚(别称 吕望、吕牙、太公望、吕尚 姜 字 子牙、牙 尚 号 师尚父 后留为太师 )
虞阏父
武庚( 禄父 殷君 )
伯禽(别称 鲁伯禽、禽父 姬 字 伯禽 )
程伯休父( 休甫、休父 )
单伯原父( 姬 原父 )
虢石父
祭公谋父
奄父
造父
仲山甫(别称 山甫、仲山父、樊仲、樊仲山父、樊穆仲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尧时人。姓子,名州,字支父,一字支伯。尧曾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支父自谓能为天子,但有幽忧之病,未暇治天下。后舜又欲让位于支父。支父仍以前言为由,辞而不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夏代诸侯。汴州封丘有封父亭,传即封父所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一说为夏代人,师门之师。或称冀州人。补履于市数十年,人不知其奇。或能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周太王。商代人。周族领袖。相传为后稷十三代孙。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因戎族狄族侵逼,由邠迁岐山下之周原。改号周。筑城郭宫室,立宗庙,设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武王时追尊为太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吕尚。西周齐国国君。东海人,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家贫,钓于渭滨,文王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佐文王、武王为计灭商,有大功。武王时尊为师尚父。封于齐,都营丘,为齐之始祖。至国修政,民多归之。留周为太师。有征伐五侯九伯之权。兵书《六韬》传为所作。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姓姜,亦姓吕,名尚,字牙,东海人,四岳之后。初事商王纣,去隐北海,后归周,周文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武王嗣位,以为司马,号曰师尚父。既克商,封于齐,以侯爵就国。成王嗣位,命得专征伐。一云,受封后留为太师,薨年百馀岁。传国二十八世。有《太公六韬》六卷,《阴谋》六卷,《谋》三卷,《阴符钤录》一卷,《金匮》二卷,《兵法》三卷,又六卷,《伏谋阴阳谋》一卷,《三宫兵法》一卷,《太乙三宫兵法立成图》二卷,《书禁忌立成集》二卷,《枕中记》一卷,《周书阴符》九卷。(案《周书阴符》、《隋志》不云太公。据《战国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作《周书阴符》,明是一书也。《汉志》《周史六韬》六篇在儒家,《太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在道家,《隋志》尽归兵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虞舜后裔。周武王时为陶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末周初人,名禄父。纣子。武王克商,封武庚为殷君,以续殷祀。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武庚与管叔、蔡叔联合东夷部族为乱。周公讨平之,杀武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鲁国国君。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周公姬旦长子。成王以商奄之地及殷民六族封伯禽,国号鲁,都曲阜。受封三年然后报政。周公问何以迟,伯禽以“变世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对。后辅成王政,率师征淮夷徐戎,誓于费,平徐戎,定鲁。在位四十六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名休父。重黎之裔。周时诸侯,封于程。宣王尝命为大司马,率师伐徐。
人物简介
简介
单伯原父(?-?),是西周晚期的单国的君主,姬姓,伯爵,名原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善谀好利。幽王以之为卿,国人皆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周公旦孙。穆王之卿士。穆王将伐犬戎,祭公谋父谏,以为先王耀德不观兵。王不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时人。周宣王伐戎,奄父为御,千亩之战宣王赖奄父得脱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善御,幸于周穆王。相传造父得骅骝、绿耳等八骏马,献于王。为王御,至昆仑,见西王母,王乐而忘归。徐偃王反,造父为穆王御八骏,日驰千里,攻破之。以功封于赵,由此为赵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仲山父。西周人。周宣王之大臣。名失传。封于樊,亦称樊仲、樊仲山父、樊穆仲。宣王战败,丧失军队甚夥,乃欲登计民数于太原。仲山甫劝谏。后辅佐宣王,尹吉甫尝作《烝民》之诗以称扬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