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千石
 
奋建
 
万石家声
 
石家父子

相关人物
石乙
 
石奋
 
石建
 
石甲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2764~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以奋为中涓,受书谒。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䜣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典故
疏还
 
疏去
  
疏氏
 
父子东归
  
疏广饯
 
东宫二傅
 
二疏志
 
疏傅不朝
 
疏家父子
 
疏受意
 
早退不如疏
 
二疏辞官
 
都门饯
 
东门帐饮
 
汉庭疏
 
东门贤父子
 
二疏乡里
 
二疏还乡
 
大疏
  
殊受辞荣
 
疏广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晋·张景阳(协)《咏史》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简释

二疏: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例句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刘驾 读史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菰时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王绩 赠梁公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王贞白 洛阳道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陆贾功业少,二疏官秩卑。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 奉酬处士叔见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典故
向歆父子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刘歆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28~
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向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向忠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馀年,年七十二卒。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向三子皆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蚤卒;少子歆,最知名。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歆〉~967~
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谷梁春秋,十馀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彊志,过绝于人。
《國語辭典》:父子  拼音:fù zǐ
1.父亲与儿子。《易经。序卦》:「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见其父子情切。」
2.古时称叔与侄为「父子」。《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國語辭典》:父子兵  拼音:fù zǐ bīng
1.比喻将领和士兵亲如父子,上下一致、团结甚固的军队。《吴子。治兵》:「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则今日便登程,直到王京。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2.比喻父子同心,并肩作战。如:「这对乒乓球界的父子兵,打遍天下无敌手,已囊获无数次的冠军。」
《漢語大詞典》:父子军(父子軍)
唐 初禁军的一种。以父兄告老,子弟相代为特征,故名。新唐书·兵志:“初, 高祖 以义兵起 太原 ,已定天下,悉罢遣归,其愿留宿卫者三万人。 高祖 以 渭 北 白渠 旁民弃腴田分给之,号‘元从禁军’。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谓之‘父子军’。” 唐 李涉 《邠州词献高尚书》之三:“ 朔方 忠义旧来闻,尽是 邠城 父子军。”
《分类字锦》:韦平父子(韦平父子)
汉书平当传哀帝即位徵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赐爵关内侯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惟韦平父子至宰相注韦谓韦贤也
见上注
分类:宰执贵盛
《国语辞典》:父子天性  拼音:fù zǐ tiān xìng
父子之间的感情出于天然。《通俗常言疏證。家族。父子天性》引《合纵记剧》:「同胞是嫡亲,父子出天性。」
《国语辞典》:父子同牝  拼音:fù zǐ tóng pìn
淫乱不守伦理常规。《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非类相从,不如鹑鹊;父子同牝,谓之聚麀。」
《分类字锦》:父子扶携(父子扶携)
陈师道 别叔父昆山丞诗 父子兼知己,扶携共白头。
分类:伯叔
《分类字锦》:父子更涖
唐书刘餗传天宝初历集贤院学士兼知史馆终右补阙父子三人更涖史官著史例颇有法
分类:馆阁
《分类字锦》:父子剖符
汉杂事蒋满为上党太守长子万为北地都尉次子辅为安定太守满与万俱知名并见徵用时徵为二千石者十三人俱引见万却退不敢与父并诏遣问谒者曰何以不齐左右曰此乃父子也宣帝叹息曰乃父子剖符耶即下诏曰上党太守满经行笃著信行山东其以满为淮阳王相诲导东藩弘农股肱郡其以万为弘农太守父子同日拜于前上甚嘉之
分类:郡守
《分类字锦》:父子师傅(父子师傅)
汉书疏广传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分类:宫僚
《分类字锦》:父子为诗(父子为诗)
北史崔赡传文宣命赡兼相府司马使邺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与其父㥄俱侍宴为诗诏问邢邵等曰今赡此诗何如其父咸曰㥄博雅弘丽赡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冕宴罢咸共嗟赏之云今日之宴并为崔赡父子
分类:燕飨
《韵府拾遗 效韵》:父子至孝
隋书钮回传回性至孝周武成中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周武帝表其闾擢甘棠令开皇初卒子士雄少质直孝友丧父复庐于墓侧负土成坟高祖闻之叹其父子至孝下诏褒剔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