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绝统(絶統)
中断之宗祀。多用于王室或有爵位者。汉书·丙吉传:“盖闻褒功德,继絶统,所以重宗庙,广圣贤之路也。”南史·韦鼎传:“僕观明公,天纵神武,继絶统者,无乃是乎。”
《漢語大詞典》:降省
降临察看。《楚辞·天问》:“ 禹 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洪兴祖 补注:“降,下也。省,察也。”
谓降低其爵位,除去其封国。梁书·武帝纪中:“ 齐 世王侯封爵,悉从降省。”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降者,王降公,公降侯。省者,除其封国。”
《漢語大詞典》:爵等
爵位的等级。周礼·春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分類:爵位等级
《漢語大詞典》:爵谥(爵謚)
爵位和谥号。文献通考·经籍九:“ 左氏 所书,不但称其名,或字、或号、或爵謚多互见,学者苦之。”
分類:爵位谥号
《漢語大詞典》:开号(開號)
封建时代开始受封某一爵位。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六世祖 孝宽 ,仕 周 有功,以公开号於 郧 。”
《漢語大詞典》:吃饭处(吃飯處)
亦作“喫饭处”。 借以维持生活的处所。指职位或官位、爵位。新五代史·安叔千传:“ 德光 劳曰:‘……吾今至此,当与汝一喫饭处。’ 叔千 再拜。乃以为 镇国军 节度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孙儿但勿忧,管取一喫饭处。”
《漢語大詞典》:嗣爵
承袭爵位。后汉书·张奋传:“ 光武 詔 奋 嗣爵, 奋 称 纯 遗勑,固不肯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拉藏汗 嗣爵后,以议立新 达赖剌麻 。”
分類:承袭爵位
《漢語大詞典》:丰爵(豐爵)
(1).尊显的爵位。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论》:“昔 子夏 心战则癯,道胜如肥,何必高位丰爵以为融懿也。”《后汉书·杨赐传》:“ 郄俭 、 梁鵠 俱以便辟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子富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若乃不明於此而重燋烂之功,丰爵厚赏止於死战之士,则民利於有乱,俗竞於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
(2).酒器。图有饮酒亡国的 丰侯 人形,以为罚爵。参见“ 丰侯 ”。
《漢語大詞典》:丰侯(豐侯)
传说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国的诸侯。乡射礼图其形于罚爵上,作为酒戒之用。北堂书钞卷一四八引 汉 崔駰 《酒箴》:“ 丰侯 沉酒,荷罌负缶,自戮於世,图形戒后。”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丰侯 得罪,以戴尊衔盃。” 元 吴莱 《夜听杨元度说宣和内宴杂事》诗:“ 丰侯 早著戒, 褒姒 竟为厉。” 清 厉鹗 《次韵西林和徐申来无酒》:“沉当戒 丰侯 ,嗜或败 齐 庆。”
分類:亡国诸侯
《漢語大詞典》:楚圭
古 楚国 执圭的爵位。后泛指高爵。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 楚 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参见“ 执圭 ”。
《漢語大詞典》:执圭(執圭)
亦作“ 执珪 ”。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漢語大詞典》:楚执圭(楚執珪)
战国 楚 执珪的爵位。指 庄舄 。 唐 杜甫 《卜居》诗:“归羡 辽东 鹤,吟同 楚 执珪。” 仇兆鰲 注:“《选》注: 越 人 庄舃 ,起家寒微,为 楚 执珪,有病,犹为 越 吟。”参见“ 楚珪 ”。
分類:执圭爵位
《漢語大詞典》:楚圭
古 楚国 执圭的爵位。后泛指高爵。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 楚 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参见“ 执圭 ”。
《漢語大詞典》:穹爵
崇高的爵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涯:“ 王涯 掊克聚敛,以邀穹爵。”《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昔日负君之贼,败国之臣,受穹爵而享厚禄者,至此必受其殃。”
分類:崇高爵位
《漢語大詞典》:正爵
(1).古代宾主行投壶之礼,以矢投壶中,胜者饮负者之爵,称为“正爵”。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 孔颖达 疏:“正爵,谓胜饮不胜之爵也。以其正礼,故谓为正爵。”
(2).正式的爵位。 汉 班固 《白虎通·爵》:“侯者,百里之正爵。”《公羊传·僖公五年》“冬, 晋 人执 虞公 。 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汉 何休 注:“ 虞 称公者,夺正爵,起从灭也。”
《漢語大詞典》:本爵
原来的爵位。《公羊传·襄公十五年》“ 刘夏 者何?以邑氏也” 汉 何休 注:“诸侯入为天子大夫,不得氏国称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称子。”南史·荀伯子传:“故太保 卫 瓘 本爵 菑阳县公 ,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 兰陵 。”书·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 唐 孔颖达 疏:“传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缚为囚,释之使从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漢語大詞典》:虚封
空授爵位或封邑。相对实封而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魏志, 建安 二十年,始制名号侯。 裴松之 谓今之虚封盖自此始。按《汉·樊噲传》‘赐爵封号 贤成君 ’, 颜 注云:‘ 楚 汉 之际,权设宠荣,假其位号,或得邑地,或空受爵。’则虚封非始於 建安 也。”
《漢語大詞典》:叙爵
按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爵位。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车驾亲率羣司,躬行古礼焉”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三国 魏 华歆 表:“臣闻励俗宣化,莫先於表善,班禄敍爵,莫美於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