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4,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色爱住地惑
如法爱染法
见爱
我爱
沙弥爱酪为虫
金刚爱菩萨
法爱
法爱梵志
染爱
染爱王
恩爱
恩爱河
恩爱奴
恩爱狱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色爱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色界一切之思惑也,举爱之一种以兼摄他种。
【三藏法数】
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色界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
如法爱染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又曰大爱染法。日本东密安置如意宝珠而行之秘法也。
见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著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馀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为见。若于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执为实,通名为见。见烦恼者,谓五利使。贪染之心,名之为爱。若于假实之事情迷随心,所对一切事境,染著缠绵,通名为爱。爱烦恼者,谓五钝使。」归敬仪通真记上本曰:「见谓见惑八十八使,见所断故,爱谓修惑,八十一品,修所断故。」
【佛学常见辞汇】
见是见惑,爱是思惑。(参见:二惑)
二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见惑。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也。我见边见等是也。又此等之惑,为于见道之位见理而断之惑,故谓之见惑。二、思惑。新译谓之修惑。为凡夫之思念,对于事事物物而起之惑,谓之思惑,贪瞋痴等是也。又此等之惑,为修道之位,屡屡思惟真理而断之惑,故谓之思惑,或名修惑。【又】一理惑,二事惑,藏通二教以见惑为理惑,以思惑为事惑。谓见惑者迷于四谛真理之惑,思惑者为迷于世法事相之惑也。别圆二教以根本无明为理惑,以尘沙及见思为事惑。谓根本无明为覆中道之理之惑,尘沙者能障化导,故为覆俗谛之法之惑,见思者,能障空寂,故为覆真谛之法之惑,又依法相家所立之二障,则烦恼障为理惑,所知障为事惑。以烦恼障迷于涅槃之理,所知障迷于俗谛之事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1。见惑和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是。断此见思二惑,即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2。理惑和事惑。理惑是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烦恼,由其生起之相上说,分为二惑。
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之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
二、思惑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三藏法数】
(出释签)
〔一、理惑〕,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现行惑〕,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种子惑〕,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我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己妄执之我,深为爱著也。俗所谓自爱心。第七识常向第八识起此烦恼,四根本烦恼之一。唯识论四曰:「我爱者,谓我贪。于所执我,深生耽著,故名我爱。」圆觉经曰:「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
【佛学常见辞汇】
爱著自己所妄执的我。
沙弥爱酪为虫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酪于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著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于瓶中。
金刚爱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Vajrara%ga,位于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證得爱大悲箭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于一切如来菩提无染净体而生金刚爱。」大教王经曰:「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摩罗大菩萨身。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喃,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
法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爱有二种,一欲爱,凡夫之爱著也。二法爱,菩萨已上之爱乐善法也。此法爱又有二种:一小机之爱涅槃者及菩萨未断法执而爱善者,此法爱必当断之。二如来之大悲,亦云法爱,是无上之真爱也。圆觉经曰:「善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同注曰:「法爱者,爱涅乐也。」仁王经中曰:「顺逆法爱无明习,远行大士独能断。」同良贲疏曰:「顺道法爱者,爱善法也,婆沙论中名善法欲。」涅槃经五曰:「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平等心而生法喜,欲令一切众生皆至佛道,是名法爱。
法爱梵志
【佛学大辞典】
(本生)名义集偈颂曰:「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折骨。」智度论所谓爱法梵志也。
染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情欲之境浸染爱著,贪欲之烦恼也。智度论十七曰:「我得涅槃味,不乐处染爱。」
染爱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瑜祇经有爱染染爱两品,两品皆说爱染王之三摩地。凡染爱爱染之名字或为各别之训释,或为同一之释,又就两品所说之尊体而同异之传不同。瑜祇经拾古钞上曰:「染爱王,成事智释迦独入火宅中,与众生染爱故。」又曰:「染爱王两头二臂,爱染王一头六臂。」义决曰:「如来虽已离于爱染,由美巧故,诸佛爱念,如世恩爱,不相舍离。」大教王仪轨上曰:「善以最上敬爱法,普能敬爱一切佛,大爱心亦不舍魔,此即金刚菩萨。」秘藏记末曰:「染爱,定慧均等,互相摄入,摄持不离,曰爱染也。」(参见:爱染)
恩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父母妻子等间互感恩溺爱之情也。无量寿经曰:「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佛学常见辞汇】
极亲切的爱情。
【俗语佛源】
于父母、夫妻间相互感恩溺爱之情,谓之恩爱。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活活的把一对热刺刺的恩爱夫妻拆开。」佛教提倡知恩报恩,教人报酬四恩(据《心地观经》: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应尽心致力。佛教对于爱,基本的分为有污染和无污染二种。有污染即贪爱,如女色钱财等;无染污即信爱,如师长、父母等。佛教主张断爱,但所断的是有染污的贪爱。同时以断除爱念为实践佛法的基础。《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又说:「轮回爱为本。」《楞严经》卷四说:「异见成僧,同见成爱」。又说:「爱河枯干,永令断绝」。《后汉书·襄楷传》上说:「浮屠(佛教僧徒)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这就是佛教徒把断爱贯彻于日常生活中之一例。
恩爱河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恩爱之深譬如河也。智度论一曰:「已度凡人恩爱河。」
【佛学常见辞汇】
(喻)恩爱得像河一样深。
恩爱奴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毒刺也。长阿含经十曰:「三界无极尊,能断恩爱刺。」普贤观经曰:「色坏汝真,为恩爱奴色,使汝经历三界。」
恩爱狱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此世界,人人常为恩爱所缚,不得自由也。长阿含经一曰:「离于恩爱狱,无有众结缚。」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中阿含爱生经之别译。梵志之儿死,愁忧见佛。佛言爱生便生愁忧。后因波斯匿王之请,广说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