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连爬带滚(连爬带滚)  拼音:lián pá dài gǔn
仓皇、狼狈的样子。如:「他被吓得连爬带滚的逃走。」
分类:仓皇狼狈
《国语辞典》:顺竿儿爬(顺竿儿爬)  拼音:shùn gān ér pá
比喻迎合人意,随声附和。如:「见风使舵,顺竿儿爬,都是乡愿的作为。」
《国语辞典》:连跌带爬(连跌带爬)  拼音:lián dié dài pá
跌跌撞撞。形容急忙仓皇,狼狈不堪。《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一时又急又痛,连跌带爬,跟到县里。」
《国语辞典》:爬虫类动物(爬虫类动物)  拼音:pá chóng lèi dòng wù
一种脊椎动物。皮肤表面有角质鳞或甲,四肢短小,体温随气温改变而呈起伏,以腹贴地行走,属卵生或卵胎生,用肺呼吸。如蛇、龟、蜥蜴等。也称为「爬行动物」、「爬虫」。
《国语辞典》:哪里摔倒哪里爬(哪里摔倒哪里爬)  拼音:nǎ lǐ shuāi dǎo nǎ lǐ pá
(谚语)比喻承认失败,改正错误。如:「你知道不对就好,哪里摔倒哪里爬,如此会得到大家的谅解。」也作「泥里倒,泥里起」。
《国语辞典》:爬得高,跌得重  拼音:pá de gāo,dié de zhòng
形容野心太大,失败时下场很惨。如:「我劝你做人不要好高骛远,难道你没听说过:『爬得高,跌得重』吗?」也作「攀得高,跌得重」。
《国语辞典》:叉爬子  拼音:chā pá zi
北平方言。指筷子。《红楼梦》第四○回:「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
《国语辞典》:仰爬  拼音:yǎng pá
四脚朝天的仰倒在地上。《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照著那先生的腿洼子,就是一脚,把先生踢了个大仰爬。」
分类:地上
《国语辞典》:爬树(爬树)  拼音:pá shù
攀抓树木而上。如:「别看他年纪小,却是个爬树高手。」
分类:树木而上
《国语辞典》:爬推  拼音:pá tuī
比喻泪水像杷齿一样多。元。谷子敬〈集贤宾。猛听的套。梧叶儿〉曲:「刀搅也似柔肠断,爬推也似泪点垂。」也作「扒推」、「爬推」。
分类:泪水
《国语辞典》:爬下  拼音:pá xià
手脚趴在地上。《红楼梦》第四一回:「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著,便爬下磕头。」
分类:手脚地上
《国语辞典》:跪爬  拼音:guì pá
两膝著地的向前爬行。《红楼梦》第六三回:「贾珍下了马,和贾蓉放声大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
《国语辞典》:爬墙虎(爬墙虎)  拼音:pá qiáng hǔ
泛指葡萄科地锦属植物。为落叶性,卷须粗短而多歧,前端有圆形吸盘,可吸攀住水泥壁、石壁。花序腋出,黄白色,春季萌芽,六月初开花,冬季落叶。地锦、常春藤、络石等植物皆属此类。也称为「爬山虎」。
《国语辞典》:爬山调(爬山调)  拼音:pá shān diào
一种山歌。大约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分为前山调、后山调。前山调因受蒙古长调影响,旋律显得辽阔悠长,后山调则较高亢奔放。前者一般流行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一带;后者则流行于中部乌兰察布盟山区武川县一带。爬山调歌词多是即兴编作,常以笛子、扬琴、三弦、二胡等乐器伴奏,句子多呈上下句结构,用徵、商、宫、羽调式配合。
《国语辞典》:爬孤棚  拼音:pá gū péng
中元节民俗游戏。源于福建一带。本因闹饥荒,富裕人家为平息纷争,共同筹款设置孤棚,让饥民公平爬上棚顶争食。今日则演变为由四根长杆架设一高约三十馀尺的高架,杆上涂抹油脂,参与者分成四队分由四杆爬上,以先爬上棚台者得胜。是一种斗智斗力的游戏。台湾恒春地区仍保留此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