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阴燧(陰燧)  拼音:yīn suì
古代于月下取水以供祭祀的器具。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
《漢語大詞典》:息燧
熄灭烽火。指停止战事。 南朝 宋 谢庄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从候照神世,息燧应颂道。” 明 石应嵩 《张文忠公改葬碑文》:“乃至振纲刷纪之计,诸凡安内攘外之谋,无不虑於针芒,剔蟊去蠹,防周户牖,息燧沉蠭。”
《骈字类编》:燧燔
司马相如谕巴蜀檄见烽举下。
《漢語大詞典》:燧皇
即 燧人氏 。为古代三皇之一,故称。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包羲 因 燧皇 之图而制八卦, 神农 演之为六十四。”参见“ 燧人氏 ”。
《國語辭典》:燧人氏  拼音:suì rén shì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教人钻木取火。《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漢語大詞典》:燧林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西王母 ﹞与 昭王 游於 燧林 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 五代 马彧 《赠韩定辞》诗:“ 燧林 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譙。” 清 朱舜水 《游仙诗》之三:“ 燧林 路伊邇,芳草思悠哉。”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火燧
(1).引火之物。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 晋 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南史·王琳传:“ 琳 兵放火燧以掷 瑱 船者,皆反烧其船。”
(2).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唐 朱湾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诗:“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参见“ 改火 ”。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鉴燧(鑑燧)
亦作“鉴燧”。
(1).方诸和阳燧。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向日取火的凹镜。周礼·考工记·輈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郑玄 注:“鉴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2).偏指方诸。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 《汉旧仪》:“以鑑燧取水於月,以阳燧取火於日。”
《漢語大詞典》:改燧
犹改火。燧,古代取火的器具。 唐 骆宾王 《萤火赋》:“逝将归而未退,忽欲去而中留,入槐榆而焰发,若改燧而环周。”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呈钱君倚》诗:“不知有青春,倐忽已改燧。”参见“ 改火 ”。
分類:取火器具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金燧
古代向日取火的铜制工具。形状像镜。礼记·内则:“左佩纷帨、刀、礪、小觿、金燧。” 郑玄 注:“金燧,可取火于日。” 孙希旦 集解:“ 成伯璵 谓‘冬至日子时铸铜为鉴,谓之阳遂,夏至日午时铸铜为鑑,谓之阴鉴。’是金遂亦鉴类,其状相似,欲取火则向日照之,以引取其火也。” 南朝 陈 徐陵 《河东康简王墓志》:“淑貌与金燧相宜,清颜与玉壶同照。”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已。”
《國語辭典》:燧木  拼音:suì mù
1.传说中一种取火的树木。《太平御览。卷八六九。火部。火下》:「王子年拾遗记曰:……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识,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
2.钻木。唐。柳宗元〈天说〉:「燧木以燔,革金以熔。」
《骈字类编》:万燧(万燧)
张协七命:千钟电釂,万燧星繁。
《分类字锦》:燧尾
左传:蔡侯、吴子、唐侯伐楚,五战及郢。楚子涉雎,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注:烧火燧,系象尾,使赴吴,师惊却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燔燧
燃放告警的烟火。 南朝 梁简文帝 《庆洛阳平启》:“每兴燔燧之警,常劳守 漳 之民。”《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 唐 颜师古 注:“昼则燔燧,夜则举烽。” 峻青 《秋色赋·烟墩》:“昼则点燃狼粪,白烟烛天,名曰燔燧。”
《漢語大詞典》:槐燧
以槐木取火之器。 唐 韦承庆 《寒食应制》诗:“旧火收槐燧,餘寒入桂宫。” 明 王一翥 《读书镫檠赋》:“槐燧初钻,松寮始烘。”参见“ 槐火 ”。
《國語辭典》:槐火  拼音:huái huǒ
冬天用槐或檀木取火,称为「槐火」。唐。王勃守岁序〉:「槐火灭而寒气消,芦灰用而春风起。」
《漢語大詞典》:爟燧
报警的烽火。亦指战事。 唐 权德舆 《礼部策问·第二问》:“思欲尽復 河 湟 之地,永销爟燧之警。”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北 韃 南 倭 ,爟燧不惊,土司改流,万里不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