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炎上  拼音:yán shàng
1.火焰炽盛向上燃烧。《书经。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孔颖达正义引王肃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一四。鼎卦》:「火木以熟饔飧,灶突之象,木燃而火光炎上,不欲风之播荡。」也借指火。《太平广记。卷三七三。杨祯》引《慕异记》:「盖承先祖之明德,禀炎上之烈信,故奸声乱色,不入于心。」
2.汉代的火德。汉。班固〈典引〉:「蓄炎上之烈精,蕴孔佐之弘陈。」
《國語辭典》:火焰  拼音:huǒ yàn
燃烧时发出的光焰。《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
《國語辭典》:烟煤(煙煤)  拼音:yān méi
一种含碳量较低的煤炭。暗黑色,有光泽,燃烧时挥发性成分多,会产生浓烟,故称为「烟煤」。也称为「沥青煤」、「沥青碳」。
《国语辞典》:燄燄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书经。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也作「焰焰」。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漢語大詞典》:烟氛(煙氛)
亦作“烟氛”。
(1).燃烧所生的烟火气。古亦指燔柴祭天。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尚书大传曰: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所有的烟囱,有的犹如一只巨大的炭笔,正在用那浓浓的烟氛绘染着天壁。” 萧红 《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
(2).烟霭云雾。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杉》:“长入烟氛,永参鸞螭。” 唐 崔日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乘时迎气正璿衡, 灞滻 烟氛向晚清。”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原野烟氛匝,关 河 游望赊。”
(3).烽烟。指战乱或战争形势。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时势》诗:“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漢語大詞典》:炉温(爐温)
炉火燃烧的温度。多指冶炼炉中的温度。
《漢語大詞典》:一窠
(1).犹一丛。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斩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
(2).一棵。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四:“敕赠一窠红躑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 扬州 所居堂前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
(3).一个巢。 唐 白居易 《秦吉了》诗:“鳶捎乳燕一窠覆,鸟啄母鷄双眼枯。” 唐 苏涣 《变律诗》:“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
(4).犹一方。 唐 唐求 《赠行如上人》诗:“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按:旧时烧香有以方铜炉将香末印成印信状而燃烧者,如篆文心字香或寿字香,故云。
《國語辭典》:延烧(延燒)  拼音:yán shāo
火势蔓延燃烧。《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汲黯》:「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大家竭力救护,无奈火势已大,一时扑灭不了,延烧了我几家,方才火熄。倪二麻子这班人,躲得没有影儿,早已满载而归。」
《國語辭典》:火力  拼音:huǒ lì
1.燃烧煤炭等所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
2.指枪炮射击的威力。如:「我方火力强大,足以制敌。」
《漢語大詞典》:遗烬(遺燼)
(1).指燃烧后剩下的灰烬。 唐 元稹 《茅舍》诗:“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宋 苏辙 《高斋》诗:“楼殿 六朝 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2).比喻残存之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诚自审量,边荒遗烬,犬马老甚,非左右机纳之器。”《宋书·恩倖传·徐爰》:“今皇运洪休,灵威遐慑,蠢尔遗烬,惧在诛剪。”《魏书·中山王英传》:“便当乘威藉响,长驱 吴 会 ,翦拉遗烬,截彼东南也。”
(3).犹遗骸。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左忠贞公死后事:“﹝ 张尔歧 ﹞则谓先生尽节后,两僕奉其遗烬而南。”参见“ 遗骸 ”。
《國語辭典》:遗骸(遺骸)  拼音:yí hái
死者的骸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刘安住气倒在地多时,渐渐苏醒转来,对著父母的遗骸,放声大哭。」
《國語辭典》:燐火  拼音:lín huǒ
化学元素磷的燃点较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成为暗绿色低温火焰。由于常见于夜间野地坟墓间,民间称为「鬼火」。如:「尸体的骨骸分解出来的磷化氢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磷火常见于墓地。」。也称为「磷火」。
《國語辭典》:磷火  拼音:lín huǒ
化学元素磷的燃点较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闪现暗绿色低温的火焰,所以称为「磷火」。由于常见于夜晚野地坟间,所以民间也称为「鬼火」。如:「尸体的骨骸分解出来的磷化氢在空气中易自燃,所以磷火常见于墓地。」。也称为「燐火」。
《國語辭典》:烧火(燒火)  拼音:shāo huǒ
燃火、生火。如:「烧火煮饭」、「那些报纸都烧火了!」
《漢語大詞典》:燃火
(1).燃烧着的火。 汉 王充 论衡·论死:“能使灭灰更为燃火,吾乃颇疑死人能復为形。”
(2).点火。东观汉记·梁鸿传:“ 鸿 曰:‘童子 鸿 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孙子·火攻“烟火必素具” 宋 张预 注:“贮火之器,燃火之物,常须预备,伺便而发。”
《漢語大詞典》:寒火
(1).冷的火。喻不可能有之事。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五行之性,火热水寒,有温水无寒火何?明臣可以为君,君不可更为臣。”晋书·纪瞻传:“今有温泉而无寒火,其故何也?”
(2).冬天的灯火。 唐 张乔 《甘露寺僧房》诗:“远岫明寒火,危楼响夜涛。”
(3).古人称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烧的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一·阳火阴火:“此外又有 萧丘 之寒火,泽中之阳焰,野外之鬼燐,金银之精气,此皆似火而不能焚物者也。”原注:“ 萧丘 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灭。”
《漢語大詞典》:赫炎
(1).大火燃烧貌。 汉 刘向 《列仙传·师门》:“ 师门 使火,赫炎其势。”
(2).指强烈的阳光。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庭廡下陋,日未及哺,则赫炎当目,汗眩更起。”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泾水黄》:“ 羲和 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