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下一页
丁元照(字 子和 )
濮文暹(字 青士 守照 号 瘦梅子 )
方耀(字 照轩 )
郑海弼(字 景箕 号 照庵 )
周照(字 南暟 号 捧斋 )
余焘(字 叔宜 号 照堂 )
广照(名 黄照 字 月华 号 镜蟾、宣卿 )
释常照(字 昌道 号 云帆 夏 )
刘炳照( 铭照 字 伯荫、光珊 号 蘋塘、语石、复丁老人 )
僧灵照( 郑淦 字 淼泉 )
魏照洲( 炳彰 字 光辉、照洲 号 淡然 )
唐烜(字 昭卿、昭青、照青、仲旭 号 芸叟 )
刘崇照
黄光照(字 藜阁 )
其它辞典(续上)
胡日宣(字 照楼 )丁元照(字 子和 )
濮文暹(字 青士 守照 号 瘦梅子 )
方耀(字 照轩 )
郑海弼(字 景箕 号 照庵 )
周照(字 南暟 号 捧斋 )
余焘(字 叔宜 号 照堂 )
广照(名 黄照 字 月华 号 镜蟾、宣卿 )
释常照(字 昌道 号 云帆 夏 )
刘炳照( 铭照 字 伯荫、光珊 号 蘋塘、语石、复丁老人 )
僧灵照( 郑淦 字 淼泉 )
魏照洲( 炳彰 字 光辉、照洲 号 淡然 )
唐烜(字 昭卿、昭青、照青、仲旭 号 芸叟 )
刘崇照
黄光照(字 藜阁 )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日宣,字照楼,贵州修文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丁元照(1826--1885),字子和,清无锡人。诸生。工制举文,有声黉序。著有《焦桐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三
濮文暹,字青士,溧水人。同治乙丑进士,历官南阳知府。有《见在龛集》。维基
濮文暹(1830年—1909年)原名濮守照,字青士,晚号瘦梅子。江苏省溧水县崇贤乡(今柘塘镇)地溪村人,清朝进士、官员。濮氏先祖于南宋淳祐年间从河南卫辉迁居溧水。濮文暹的父亲濮瑗生有四子二女,濮文暹是长子,以下诸弟为濮文升、濮文昶、濮文曦,二女是濮文漪、濮文湘。濮文暹补县学附生,随父亲入选至四川省。因为太平军攻占金陵,省试取消,濮文暹乃更名“文暹”,到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和三弟濮文昶同科中咸丰己未(1859年)举人,后来又同科中同治乙丑(1865年)进士。此后,濮文暹先在刑部任职,历任刑部陕西司主事、员外郎,刑部四川司郎中。在刑部任职达十多年,任内“居心平恕,察事精详”,著有《提牢琐记》。光绪九年(1883年),濮文暹获简入潼关道堂,后来改授为南阳府知府。濮文暹任南阳府知府前后十多年,其间还曾任开封府知府、彰德府知府。在南阳府任上,濮文暹革除了童生参加府试必须捐钱的制度。他还在南阳府东境的淮河修堤,获上司晓谕各府县效仿。濮文暹在南阳府为政有方,获加封三品官衔,赏戴花翎,升用道员。濮文暹工诗文、擅声曲,爱读《红楼梦》。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濮文暹与弟弟濮文昶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题跋。继母去世后,濮文暹忧归,不再任官,担任府学堂总教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在山东当官的长子濮贤恪的任所居住。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在其处逝世,享年80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1 【介绍】: 清广东普宁人,字照轩。初随父治乡团,嗣投官军,以功补把总。咸丰、同治间与太平军战,累擢南韶连镇总兵。调署潮州。光绪间,官终水师提督。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迎日人。字景箕。号照庵。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周照。字南暟,号捧斋,清无锡人,乾隆戊戌进士,历掌广东道监察御史。署户科掌印给事中。维基
周照,贵州毕节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极丙子恩科进士,二甲一百十一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
人物简介
维基
余焘,字叔宜,号照堂,贵州省平越直隶州馀庆县人,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三甲一百六十九名,后改官贵阳府学教授。
人物简介
维基
广照(1838年—?),又名黄照,字月华,号镜蟾,一号宣卿,黄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同治壬戌举人,戊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常照,字昌道,号云帆。姓夏氏,海陵人也。根植菩提,生而敏慧。九岁厌腥,领鉴澄远。年及舞勺,通经史大义,不逐嘻游。值洪扬之乱,家人流离,孑焉块处。有衣紫者,奇其俊峭,欲裸负之以为其子,照不屑也,因以计说。年十五乃归依春庭于观音庵受薙,经翻贝叶,口诵如泻,香动木樨,心清得妙。弱冠受具于焦山大须,神秉隽悟,智理双融,典习律教,中边俱彻。须器其量识,授以衣钵。乃本其誓愿,期济群惑,辞师行脚,苦志参方,望名蓝而戾止,入虚白而知空。偶息金山,从观心慧研穷一乘,复返焦岩执事监院。铠披坚忍,幢树精进,清课六时,调御四众。及主丈席,提倡戒乘。钟磬凛彻于鹫峰,杖拂谨严乎鹿苑,慈云罨覆,觉树虇蕍,甘露沾濡,慧珠莹澈,密持功行,殚心梵籍,尝注《金刚般若经》若干卷,尚待梓行。二十年间,虽事著述,不坠事功。创建海云枯木诸殿堂,整设僧寮,严饰佛像,朝晖灿其雕栋,宝燄见其金身,吁亦勤矣。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示寂,僧腊五十有三,塔于夹山竹林寺右。
人物简介
维基百科
刘炳照(1847年2月15日—1917年2月1日),原名铭照,字伯荫,又字光珊,号蘋塘,又号语石,晚号复丁老人。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人。县学生出身。捐纳得五品衔候选训导,诰封奉政大夫。以工诗词知名,与俞樾、朱祖谋、叶衍兰、吴昌硕、吴受福、朱鸿度、金武祥、恽毓巽、李宝嘉、李宝泉等文士唱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夏孙桐、郑文焯、费念慈、张上和、陈如升、于以堉、褚德舆等于苏州城西艺圃结“鸥隐词社”。词作有名句:“一寸词肠,七分是血,三分是泪。”与诗词友人集会于常州意园望云水榭,有情景真挚之评语。并长于考證词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八
灵照,嵊县人。本姓郑,名淦,字淼泉。光绪戊子举人,官和州州同。永嘉头陀山妙智寺僧。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魏照洲(1848~1919),原名炳彰,字光辉,又字照洲,号淡然,官章德彰,以字行。清云林西螺堡(今云林西螺镇)人。自幼聪颖敏捷,师事刘廷锡监生、曾维灵孝廉。未弱冠而读毕经书,兼治文史。后因父逝母病,悲医药之未济,乃转学为医,埋首于歧黄医术之研究,穷其理者有百馀部。由于脉精术妙,官绅名士受其治瘉痼疾难症者甚多,赐诗赠匾,遂有「魏半仙」之雅号。光绪甲午年(1894),以监生蒙李部堂面奏,准以巡检司选用,旋蒙上谕授赣州府吉江口巡检司,适逢日军侵台,遂不赴任。时台湾民主国团练使丘逢甲亲约协力抗日,乃倾大半家资响应之,并购枪枝弹药以助本地义勇。抗日失败后,不与政事。仍寄为医,活人济世无数。热心赈灾济贫,义诊送药。著有《指若刀圭》一卷、《淡然医案》三卷 。魏照洲所作,几乎全为医案诗。《淡然医案》自序云:「录所经之症有见效者,用立医案。适医事稍宽,启囊检阅,有数千帙。除琐杂轻症外,选其危险亡在数日,抑或死里逃生,同道共喻者,亦有一百零八名。」以医案为诗,乃台湾传统诗坛首见之特例,亦医学史上稀有之珍籍。今据魏嘉亨整理《淡然诗文集》刊本校录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盐山人,字昭卿,一字昭青,晚号芸叟。光绪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调大理院推事。善书、工诗,间作山水。有《虞渊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唐烜,字照青,一字仲旭,晚号芸叟,盐山人。光绪己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大理院五品推事。有《虞渊集》。维基
唐烜(?年—?年),字照青,一字仲旭,晚号芸叟,直隶盐山县人。清末官员、诗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授官刑部主事,历官大理院五品推事。唐烜工诗,有《虞渊集》。《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崇照,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藜阁,光绪乙亥副贡,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举人,广东候补知县。邑志传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