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焰 → 燄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焰硝 拼音:yàn xiāo
硝石。易燃,可做为火种。《水浒传》第一一八回:「见两堆柴草,时迁便摸在里面,……先把些硫磺焰硝去烧那边草堆。」
《漢語大詞典》:焰灰
物体燃烧后的馀烬。
《梁书·袁昂传》:“恩降絶望之辰,庆集寒心之日,焰灰非喻,荑枯未拟,抠衣聚足,颠狈不胜。”
《漢語大詞典》:焰幻
亦作“燄幻”。 谓虚无变灭,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关于“空”的十种譬喻的两种。见
《大日经》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佛图澄》:“贫道燄幻之躯,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闻。”
《漢語大詞典》:焰慧地
佛教语。谓大乘菩萨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阶次中,菩萨精进道业,断除思惑,慧性炽盛如焰。八十卷本
《华严经·十地品》:“菩萨住此焰慧地,其心清浄永不失;悟解决定善增长,疑网垢浊悉皆离。”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亦省作“ 焰地 ”。八十卷本
《华严经·十地品》:“始登焰地增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於佛法僧信不坏,观法无常无有起。”
《十住经·焰地》:“如是诸菩萨摩訶萨,住此菩萨焰地,诸善根转增明利。下地菩萨,所不能及。”参见“ 十地 ”。
《漢語大詞典》:张焰(張燄)
(张zhāng)张大其气焰。
《明史·厉汝进传》:“ 世蕃 窃弄父权,嗜贿张燄。”
《漢語大詞典》:熛焰
亦作“ 熛爓 ”。 火焰;光芒。 唐
陆羽 《茶经·煮》:“凡炙茶慎勿於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 清
黄景仁 :“吐吞熛爓屏幽魅,亿千万纪功无穷。”
《骈字类编》:柴焰
韩愈元和圣德诗:柴焰虚呵。高灵下堕。按柴一作紫。
《漢語大詞典》:爱焰(愛燄)
犹爱火。佛教以喻情欲。 南朝 梁简文帝 《八关斋制序》:“业动心风,情漂爱燄。”
《漢語大詞典》:贵焰(貴燄)
高门大族的势焰。 元
袁桷 《隐仙记》:“独 王君 服道士服几七十年,往来 袁氏 门且五世,贵燄侈盛,尝亲见之。”
《漢語大詞典》:氛焰(氛燄)
犹气焰。喻指人的威势、意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燄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韵府拾遗 俭韵》:春燄
袁宏道客赠宫烛诗:刻凤含鱼吐春燄,只疑蓬莱天上见。
《漢語大詞典》:电焰(電燄)
闪电。喻指鞭子。 北周
庾信 :“电燄驱龙马,山精鏤宝刀。”参见“ 电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