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焰 → 燄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谤焰(謗燄)
指纷乱的议论、诽谤。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谤燄今已熄,刮磨自生光。”
《骈字类编》:紫燄
谭用之 古剑诗 铸时天匠待英豪,紫燄寒星匣倍牢。
《漢語大詞典》:炎焰
(1).火焰。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丹炉飞铁驰炎焰,炎霞烁电吐明光。” 明 杨慎 《恶氛行》:“城西放火银汉红,炎焰尘头高十里。”
(2).比喻热烈的情绪。 白平 《凤凰山前的红旗》:“以 凤凰山 前 北店头 为中心的抗 日 红旗,激励着 唐县 广大群众的抗 日 热情,烧起了猛烈的抗 日 的炎焰。”
《漢語大詞典》:萤焰(螢燄)
犹萤光。 唐 许浑 《秋夕宴李侍御宅》:“蛩声闻鼓歇,萤燄触帘回。”参见“ 萤光 ”。
分類:萤光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骈字类编》:赤燄
岑参 经火山诗 赤燄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漢語大詞典》:逆焰(逆燄)
亦作“ 逆燄 ”。 叛逆的气焰。 明 瞿式耜 《任人宜责实效疏》:“当逆焰薰灼之日,正跧伏草土之年,请剑有心,倾葵无路。”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以奴才所闻,各省练军防勇熏其逆燄者,已不乏人,而皆深自祕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 粤 事决裂,而后 天津 畿辅,鼓其狂澜,煽其逆燄,以致禁城渫血。”
分類:叛逆气焰
《漢語大詞典》:青焰(青燄)
亦作“ 青焰 ”。 青蓝色的火焰。常用以指灯光、磷火等。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灯笼青燄短,香印白灰销。”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 柳仲涂 开 因曰:‘余顷守 维扬 ,郡堂后菜圃纔阴雨则青燄夕起,触近则散,何耶?’ 寧 曰:‘此燐火也。兵战血或牛马血著土,则凝结为此气,虽千载不散。’” 元 刘清叟 《书灯》诗:“煖分青燄藜烟细,喜动红光花意深。”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他是必须的,人人所渴望的,就是青焰赤苗的火也都等着他。”
见“ 青燄 ”。
《漢語大詞典》:蜡焰(蠟燄)
蜡烛的火苗。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
分類:蜡烛火苗
《漢語大詞典》:香焰(香燄)
亦作“ 香燄 ”。 焚香时出现的烟火。 唐 窦叔向 《春日早朝应制》诗:“御炉香焰暖,驰道玉声寒。” 元 叶颙 《元宵雪感怀次韵》:“寒英忽舞颠狂絮,香燄俄开烂熳莲。”
《漢語大詞典》:热焰(熱焰)
(1).火焰。 唐 独孤及 《梦远游赋序》:“然后知一生之患假合,岂直芻狗、土梗、热焰、聚沫而已。”
(2).以指炎热的气流。 宋 蔡襄 《庭前小栏花木》诗:“闰夏天气热焰烘,崇朝快雨随清风。”
《漢語大詞典》:鹤焰(鶴燄)
亦作“ 鹤燄 ”。 烛火。因烛台竦立如鹤,故称。 南朝 梁元帝 《咏池中烛影》:“鱼灯且灭烬,鹤焰暂停辉。” 宋 夏竦 《上元应制》诗:“宝坊月皎龙灯淡,紫馆风微鹤燄平。”
分類:烛火烛台
《漢語大詞典》:焰摩
亦作“燄摩”。 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燄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骈字类编》:莲焰(莲焰)
宋 梅尧臣 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 轣辘车声碾明月,参差莲焰竞红颜。
《韵府拾遗 月韵》:燄发(燄发)
骆宾王萤火赋入槐榆而燄发若改燧而环周
《漢語大詞典》:霞焰(霞燄)
亦作“ 霞焰 ”。 如火的彩霞。亦以形容景物。 唐 刘言史 《山寺看海榴花》:“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燄递相燃。” 唐 姚鹄 《奉和秘监从翁夏日陕州河亭晚望》:“霞焰侵旌旆,滩声杂管絃。” 唐 无可 《寄题庐山二林寺》诗:“嵐光生叠砌,霞焰发高墉。”
见“ 霞燄 ”。
分類:彩霞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