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7
词典
1
分类词汇
16
共16,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热呼辣
饮冰
热恼
内热
熏心
烦煎
兢灼
煎烦
煌灼
油煎火燎
饮冰内热
心焦如焚
擦掌磨拳
口燥唇乾
口燥唇干
《漢語大詞典》:
热呼辣(熱呼辣)
焦灼;发烫。
《醒世姻缘传》
第四九回:“ 晁夫人 虽是强了他去了,心里也未免热呼辣的。”亦作“ 热忽辣 ”。 端木蕻良
《早春》
:“我脸上有点热忽辣的,但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分類:
焦灼
发烫
《國語辭典》:
饮冰(飲冰)
拼音:
yǐn bīng
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唐。成玄英。疏:「诸梁晨朝受诏,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比喻内心忧惧如焚。唐。
宋之问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
诗:「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分類:
受命
清苦
廉洁
从政
惶恐
焦灼
忧心
《國語辭典》:
热恼(熱惱)
拼音:
rè nǎo
焦灼苦恼。明。
高启
宿山寺
诗:「最喜此宵无热恼,莫教月落又钟鸣。」
分類:
焦灼
苦恼
《國語辭典》:
内热(內熱)
拼音:
nèi rè
1.病名。中医指人体阴阳不协,虚火上升。
2.内心忧虑而感到烦燥闷热。《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悚。」唐。
李贺
〈
长歌续短歌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分類:
内热
内心
人体
阴阳
不协
焦灼
虚火
火上
《漢語大詞典》:
熏心
(1).谓心中焦灼如焚。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
:“感伤怀归,陨涕熏心。”
(2).迷住心窍。 宋
王安石
《和王乐道烘虱》
:“熏心得祸尔莫悔,烂额收功吾可贺。”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言事·一人先忠后佞
》
:“二人富贵熏心,改口逢世,又諉其责於父师,真悖逆之尤。”
分類:
心中
中焦
心窍
焦灼
《漢語大詞典》:
烦煎(煩煎)
苦闷焦灼。 宋
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诗:“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分類:
苦闷
焦灼
《漢語大詞典》:
兢灼
戒惧焦灼。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
:“虑乖折衷之宜,自掇过尤之目,以兹兢灼,常寘肺怀。”
分類:
戒惧
焦灼
《漢語大詞典》:
煎烦(煎煩)
焦灼苦恼。 元
乔吉
《乔牌儿·别情》
套曲:“无边岸,黑海也似那煎烦。”
分類:
焦灼
苦恼
《漢語大詞典》:
煌灼
焦灼不安。 唐
王勃
《上百里昌言疏》
:“承命煌灼,伏增悲悚。” 唐
张九龄
《薛王薨上损膳请复膳状》
:“伏闻寝膳有改乎常,臣等下情不安,夙夜煌灼。”
分類:
焦灼
不安
《漢語大詞典》: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郭澄清
《大刀记》
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
:“当时我心里急得油煎火燎,只怕他说个不成。”
分類:
痛苦
焦灼
《漢語大詞典》:
饮冰内热(飲冰内熱)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本
《
庄子·人间世
》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成玄英 疏:“ 诸梁 晨朝受詔,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燻灼。” 明
杨慎
《送卞苏溪归叙州序》
:“强予不从,必有饮冰内热之患矣。”
分類:
惶恐
焦灼
《國語辭典》:
心焦如焚
拼音:
xīn jiāo rú fén
心中焦灼急躁,如著了火一般。《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二○回:「中丞此时心焦如焚,听了薇园的话,便叫人到历城县去,交待打听几名好医生来。」也作「心焦如火」。
分類:
心里
焦躁
心情
焦灼
难忍
《國語辭典》:
擦掌磨拳
拼音:
cā zhǎng mó quán
准备行动或动武。《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护了唐僧,牵著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也作「摩拳擦掌」。
分類:
准备
动武
动手
焦灼
不安
《國語辭典》:
口燥唇乾(口燥脣乾)
拼音:
kǒu zào chún gān
形容口渴、焦灼或费尽口舌。汉。无名氏〈
善哉行
〉:「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也作「口乾舌燥」。
分類:
口渴
焦灼
过多
《漢語大詞典》:
口燥唇干(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
:“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
:“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柯岩
《东方的明珠》
:“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 袁静
《伏虎记》
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分類:
口渴
焦灼
过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