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王焘
高焘(字 公广 号 三乐居士 )
于焘(字 彭年 )
张焘(字 景元 )
张焘
张焘
安焘(字 厚卿 )
梁焘(字 况之 )
张焘
黄焘
刘焘(字 无言 )
周焘(字 通老、次元 )
欧阳焘
俞焘
其它辞典(续上)
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字 佛釐、佛狸 庙号 世祖 泰平王 太武皇帝 )王焘
高焘(字 公广 号 三乐居士 )
于焘(字 彭年 )
张焘(字 景元 )
张焘
张焘
安焘(字 厚卿 )
梁焘(字 况之 )
张焘
黄焘
刘焘(字 无言 )
周焘(字 通老、次元 )
欧阳焘
俞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452 【介绍】: 即拓跋焘。北魏皇帝。鲜卑族,字佛釐,一作佛狸。明元帝长子。在位期间,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并依靠鲜卑骑兵,对外连年用兵。先后击败柔然,攻灭夏、北燕、北凉,克蒲坂,入长安,秦、雍氐羌多降魏。进攻吐谷浑,据其地。降鄯善王,通西域。又取宋虎牢、渭台等地,统一北方。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宋大战,初互有胜负。帝亲率援军渡河南下,宋将王玄谟败,魏军遂占悬瓠、项城,兵至瓜步,建康大震。刘宋军民猛烈抵抗,魏军又多疾疫,遂北撤。在位时,严禁佛教,尊崇道教。后为宦官宗爱所杀。在位二十八年,庙号世祖。全后魏文·卷一
帝讳焘,明元帝长子。泰常五年封泰平王,八年十月即位。改元六:始光、神麚、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在位二十九年。谥曰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王圭孙。累官给事中、邺郡太守,治闻于时。性至孝,母病,弥年不解带,亲侍汤药。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以所学著书,号《外台秘要》。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焘。圭之孙。开元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给事中。历户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沔州人,字公广,号三乐居士。工书善画,作小景自成一家,清远净深,一洗工气。篆、隶、飞白,皆造其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寿光人,字彭年。博学能文,喜言兵。仁宗庆历中,西夏元昊寇边,北人乘衅聚兵求关南地,丞相吕夷简召焘计议,焘建策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压其谋,乃以大名府为北都。兵事果息。尝上疏劝仁宗早定储位,以安天下。全宋文·卷六三七
于焘,字彭年,青州寿光(今山东寿光)人。博学能文,喜言兵,富弼、丁度荐堪将领,以为武学教授。庆历中,赵元昊犯边,辽人聚兵求关南地,焘献计修治西北行宫,若亲征者,以抑其谋,后乃以大名府为北都。庆历末,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上疏乞早定储位,以安天下。官至太子中舍。见《渑水燕谈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82 【介绍】: 宋临濮人,字景元。张奎子。举进士。为单州通判,知沂、潍二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会河决商胡,被免职。复提点河东、陕西等路刑狱。英宗治平四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徙瀛州。神宗熙宁中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才智敏给,颇有治绩。全宋诗
张焘(一○一三~一○八二),字景元,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清乾隆《濮州志》卷三),奎子。举进士,通判单州。历知沂、潍二州,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复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历任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改知瀛州。神宗时,判太常寺。熙宁七年(一○七四),知河中府,寻改邓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九)。晚年提举崇福宫,进通议大夫。元丰五年卒(《传家集》卷六八《洛中耆英会序》),年七十。《宋史》卷三三三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三○
张焘(一○一三——一○八二),字景元,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奎子。举进士,通判单州,知沂、潍二州,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河决商胡,坐免。数年,复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为盐铁判官、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改知瀛州。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复判太常,知通进、银台司,提举崇福宫,由给事中易通议大夫。元丰五年卒,年七十。才智敏给,所至多治绩。卒前尝预洛阳耆英会。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五二,《邵氏闻见录》卷一○,《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张焘,嘉祐末为将仕郎、守许州许田县尉。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八年(1048)任河北路提点刑狱公事。庆历八年(1048)任澶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任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皇祐五年(1053)任陕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至和三年嘉祐元年(1056)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至和三年嘉祐元年(1056)任三司盐铁判官。嘉祐四年(1059)任淮南路转运使。嘉祐六年(1061)任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嘉祐八年(1063)任三司户部副使。治平元年(1064)任河北路转运副使。治平二年(1065)任陕西路转运使。治平四年(1067)任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熙宁二年(1069)任瀛洲知州兼安抚使。熙宁六年(1073)任判太常寺。熙宁七年(1074)任邓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任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熙宁八年(1075)任许州知州。熙宁九年(1076)任知通进银台司。元祐三年(1088)任兵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10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厚卿。登进士第。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等事。时推行王安石新法,焘平心奉法,然列其弊端上奏。累拜门下侍郎。因疏救谏官常安民,又与章惇有隙,罢知郑州。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寻出知河南。崇宁元年,论其议弃湟州之罪,安置建昌军。全宋诗
安焘,字厚卿,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五),为检正中书孔目房、修起居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十年,为河北路体量安抚使(同上书卷二八四)。元丰元年(一○七八),使高丽(《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一)。历知审刑院、权三司使。六年,同知枢密院。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进知院事。后出入中外。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同上书职官七八之三○)。崇宁元年(一一○二),坐弃湟州,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再贬祁州团练副使、移建昌军。阅再岁,还洛,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六九八
安焘(一○三一——一一○五),字厚卿,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登嘉祐四年进士第,授两使幕职官。熙宁二年,以策论优等授秘阁校理。元丰二年,奉使高丽称旨,授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历官龙图阁直学士、判军器监、权三司使、户部尚书。元丰六年,同知枢密院。元祐二年,进知院事。以母忧去位,终丧,拜观文殿学士、知郑州,徙颍昌及河南府,入为门下侍郎。以议事屡忤相臣章惇,遂为惇所谮,复出知郑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复以焘知枢院,职如故,兼侍读。建中靖国元年七月,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崇宁初,复以他事,屡遭贬谪。四年卒,年七十五。有文集四十卷、奏议十卷。见《宋史》卷三二八本传、卷二○八《艺文志》七,《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三、选举二之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097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况之。登进士第。累除检详枢密院五房文字。神宗元丰中,上书论时政,称新法乖戾。哲宗立,为工部郎中,擢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坐事出知潞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粟赈民。以左谏议大夫召还,劾前宰相蔡确作诗怨谤。历迁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以疾罢知颍昌。绍圣初,坐元祐党,累贬化州安置。全宋诗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茜子。以荫为太庙斋郎。第进士,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八年,为吏部郎中(同上书卷三五九)。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右谏议大夫。二年,知潞州(同上书卷四○一)。四年,进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三四)。五年,知郑州(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权礼部尚书,拜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四六六)。七年,拜尚书右丞。绍圣元年(一○九四),出知颍昌府,徙郓州。以元祐党人知鄂州。三年,再贬少府监、分司南京。四年,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卒,年六十四。《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有传。全宋文·卷一七八三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举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元丰中,出知宣州,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历任御史中丞、权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元祐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绍圣初,坐司马光党,黜知鄂州,再贬少府监,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绍圣四年卒,年六十四。著有《安南献议文字》并目录五卷、《荐士录》,又与顾临合撰《总戎集》十卷。《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惠州推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长兴人,字无言。未冠入太学,与陈亨伯等以八俊称。哲宗元祐三年进士。苏轼称其文章典丽。善书法,笔势遒劲,召修阁帖。历任知郓州、秘阁修撰。有《见南山集》。全宋诗
刘焘,字无言,长兴(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绍圣元年(一○九四),知郓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秘书省正字权兼著撰(《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权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七之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举嵩山崇福宫(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五)。七年,除秘阁修纂(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九)。有《南山集》五十卷,已佚。事见《嘉泰吴兴志》卷一七。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刘焘,字无言,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人,谊次子。未冠入太学,与陈亨伯等有八俊之誉。元祐三年苏轼知贡举,亟称其文,中进士甲科。绍圣中知颍昌、郓州。政和末为朝请大夫、提举淮南东路刑狱。宣和初坐任情废法,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焘善书,笔势遒劲,召修阁帖,宣和七年除秘阁修撰,兼权著撰哲宗日历。著有《南山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载诗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职官六九之五、职官七八之八、选举三三之三九,《皇宋书录》卷中,《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宋诗纪事》卷三二,《北宋经抚年表》卷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周焘,字通老,改字次元,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敦颐次子。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山谷外集》卷九《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史容注)。初授贵池令(《沅湘耆旧集》卷一九)。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为成都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乐四之一)。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权发遣庐州。六年,移舒州。七年,知成都府(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二二、二八、三八)。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知扬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事见《宋史》卷四二七《周敦颐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周焘,字通老,改字次元,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敦颐次子。元祐三年进士。绍圣四年试宏词科,入次等。初授贵池令,大观中为成都府路转运副使。政和三年知庐州,六年知舒州,七年移知成都,重和元年知扬州。历两浙转运使,终宝文阁待制。见《宋会要辑稿》乐四一之一、职官六八之三二、职官六八之三九、选举一二之四,《宋史》卷四二七《周敦颐传》,《沅湘耆旧集》卷一九,《宋元学案》卷一一,《北宋经抚年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八年重和元年(1118)任宣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