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焉酸
草名。山海经·中山经:“﹝ 鼓钟之山 ﹞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一本作“乌酸”。 郭璞 注:“为,治。” 郝懿行 笺疏:“治,去之也。”
《漢語大詞典》:焉提
即阏氏。 匈奴 对王后的称呼。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金翁叔 , 休屠王 之太子也。母死, 武帝 图其母於 甘泉殿 上,署曰: 休屠王 焉提。”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焉提:“焉提,即閼氏也。古书‘氏’‘是’通用,提从‘是’,故亦与‘氏’通。”
《韵府拾遗 灰韵》:焉知凶灾(焉知凶灾)
后汉书岑彭传彭元孙熙为魏郡太守无为而化舆人歌之曰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
《漢語大詞典》:习焉不察(習焉不察)
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取进止:“当 栖楚 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亦作“ 习而不察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口传心授,依样葫芦,求其师不甚谬,则习而不察,亦可以混过一生。”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四讲:“这种见解和思想,真是谬误到极点,可谓人云亦云,习而不察。”
《漢語大詞典》:习焉不觉(習焉不覺)
犹言习焉不察。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改漫为熳,不知起於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漢語大詞典》:习焉弗察(習焉弗察)
犹言习焉不察。 清 梁章钜 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國語辭典》:心不在焉  拼音:xīn bù zài yān
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思心神不集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徐德归来几日,看见莫大姐神思撩乱,心不在焉的光景。」
《国语辞典》:罪莫大焉  拼音:zuì mò dà yān
罪恶之重,莫过于此。《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晋书。卷六七。温峤传》:「术辈首乱,罪莫大焉。」
《国语辞典》:心焉如割  拼音:xīn yān rú gē
形容内心痛苦像刀割一样。《晋书。卷九。海西公纪》:「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韵府拾遗 先韵》:𨞇焉
张仲甫雷赋丨丨而来倏焉而去
《漢語大詞典》: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字經三寫,烏焉成馬)
文字经过多次转抄,“乌”、“焉”误为“马”字。比喻事经辗转,易出讹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如彪 曰:‘句句实,字字真,岂有虚假?’ 嫩 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况事已隔日,汝等诗人更多附会,往往诬妄好人,那足为凭!’”
《分类字锦》:割鸡焉用(割鸡焉用)
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分类:
《國語辭典》:割鸡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拼音: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封神演义》第四○回:「太师用兵多年,如今为何颠倒!料西歧不过是姜尚、黄飞虎等,『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分类字锦》:焕焉可述(焕焉可述)
汉书武帝纪赞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分类:天章
《分类字锦》:何以称焉(何以称焉)
史记伯夷传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
分类: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