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烽然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既而云中柝起,代郡烽然。
《骈字类编》:秋烽
唐 皎然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 秋烽家不定,险路客频经。
《韵府拾遗 叶韵》:烽谍(烽谍)
齐书陈显达传:南兖州司马崔恭祖,壮烈超群,嘉驿屡至,伫听烽谍,共成唇齿。
《骈字类编》:二烽
南史竟陵王诞传:广陵城旧不开南门。云开南门者。其主王诞乃开焉。彭城邵领宗在城内阴结死士。欲袭诞。先欲布诚于沈庆之。及说诞求为间构。见许。领宗既出致诚毕。复还城内。事泄。诞鞭二百。考问不伏。遂支解之。上遣送章二钮。其。一、曰竟陵县开国侯食邑千户。募赏禽诞。其二曰建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募赏先登。若尅外城,举一烽。尅内城,举二烽,禽诞举三烽。北史长孙晟传:晟知怀贰,乃密遣使者入伏远镇,会速举烽。染干见四烽俱发,问晟:城上烽然,何也?晟绐之曰:城高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国家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遍举四烽,使见贼多而又近耳。染干大惧。
《漢語大詞典》:马烽
(1922- )作家。山西孝义人。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晋绥出版社总编辑、山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山西分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短篇小说集《我的第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胡兰传》等。
《骈字类编》:三烽
南史竟陵王诞传见二烽下。北史长孙晟传见二烽下。 唐书郇王祎传:叔良不恤士,损粮以渔利,下皆怨。仁杲知之,阳言食尽去,遣高,墌人诡降,叔良遣骠骑刘感受之,未至城,三烽发,仁杲兵自南原噪而还,大战百里细川,感为贼执。
《分类字锦》:镇戍烽候(镇戍烽候)
唐书百官志: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
分类:屯戍
《分类字锦》:镇戌烽候(镇戌烽候)
唐书百官志:职方郎中、员外各一人,掌地图、城隍、镇戌、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
分类:偶字
《分类字锦》:卧鼓灭烽(卧鼓灭烽)
后汉书祭彤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分类:关塞
《骈字类编》:四烽
北史长孙晟传见二烽下。
《国语辞典》:烽火相连(烽火相连)  拼音:fēng huǒ xiāng lián
本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相连而不间断,后代则用来形容战火连绵不绝。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九。孝宣皇帝纪三》:「臣愚以为,其势自坏,今留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野望之便,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势足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大利。」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临岐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国语辞典》:烽烟四起(烽烟四起)  拼音:fēng yān sì qǐ
比喻到处有战乱。如:「在这风声鹤唳,烽烟四起的乱世,能保住性命已是不容易了。」
《国语辞典》:烽火馆(烽火馆)  拼音:fēng huǒ guǎn
清代由大陆福建沿海镇营调兵来台轮戍,三年一更,是为「班兵」。各镇营班兵在台常建庙祀神,祈福护佑,也作为轮班换防时候风落脚住宿联络聚会之处。约设有提标、海坛、南澳、铜山、金门、闽安、海山、烽火等馆。「烽火馆」系由福建福宁州霞浦县烽火门来台兴建的会馆。在台北淡水、台南安平、澎湖马公等地皆有设置。现今多已拆毁,仅马公存遗存古井一口,古碑两块。
《漢語大詞典》:烽侦(烽偵)
指烽火台。新唐书·李元谅传:“﹝ 元谅 ﹞又筑连弩臺,远烽侦为守备。”
分類:烽火台
《國語辭典》:烽火连天(烽火連天)  拼音:fēng huǒ lián tiān
烽火,战乱。烽火连天比喻战火连绵。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二出:「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也作「连天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