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烽戍
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诗:“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北史·齐赵郡王叡传:“ 叡 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 唐 郎士元 《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鼓鼙悲絶漠,烽戍隔长河。”
《漢語大詞典》:烟烽(煙烽)
烽烟。指战火。 前蜀 杜光庭 《贺稚川进白鹊表》:“荡疆埸之烟烽,永归北极;静寰区之榛梗,自我西方。”
分類:烽烟战火
《漢語大詞典》:烽警
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 南朝 梁 任孝恭 《答魏初和移文》:“輒勒缘边境屯戍,各息烽警。旌旗昼卷,刁斗夜停。”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臣解秩时实无烽警。” 清 姚莹 《游揽山记》:“及来 广州 ,值海盗内躪,烽警日闻,足不出者一年。”
《骈字类编》:烽举(烽举)
司马相如 谕巴蜀檄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 杜甫诗 烽举新酣战。
《漢語大詞典》:烽燹
战火。 明 高启 《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 清 李渔 《风筝误·凯宴》:“田无水旱,民无天扎,境无烽燹。” 王毓岱 《示和甫》诗:“幸生未出世,身不遇烽燹。”
分類:战火
《漢語大詞典》:烽火树(烽火樹)
珊瑚树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积草池 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 南越王 赵佗 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 元 王逢 《宫中行乐词》之四:“天低烽火树,日暮蔓金苔。”
《漢語大詞典》:军烽(軍烽)
军事报警的烽火。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一:“鬼籙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韵府拾遗 冬韵》:置烽
唐书黑齿常之传:常之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乃斥地置烽七十所。
《骈字类编》:烽消
唐 戴叔伦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漢語大詞典》:乱烽(亂烽)
古时用烽火报警的三种信号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至。” 孙诒让 间诂:“言举烽有此三等,以为缓急之辨。”
《國語辭典》:烽橹(烽櫓)  拼音:fēng lǔ
警备敌人入侵的望楼。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是以板筑堆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
分類:烽火望楼
《漢語大詞典》:宵烽
夜间的烽火。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於鐺鐺晓漏,的的宵烽,隔 溆浦 而相闻,临高臺而可望。”
分類:烽火晚上
《漢語大詞典》:烽墩
即烽火台。
分類:烽火台
《漢語大詞典》:海烽
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防海规画至为精密,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國語辭典》:烽鼓  拼音:fēng gǔ
烽火和鼓声,都是战时所用的工具。或比喻战乱。《文选。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烽鼓相望,岁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