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上元烧灯
【佛学大辞典】
(行事)太阴历正月十五日之放灯也。(参见:放灯)
五烧
【佛学大辞典】
(譬喻)造杀,盗,淫,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于恶道,名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之为五烧。无量寿经下曰:「我今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又曰:「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丹霞烧佛
【佛学大辞典】
(故事)五登会元丹霞章曰:「丹霞禅师尝到洛东慧林寺,值天寒,遂于殿中取木佛烧而向火。院主偶见而呵责云:云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云:木佛安有舍利?师云:既无舍利,更请两尊,再取烧之。院主自眉须堕落。」
【佛学常见辞汇】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仗拨灰说:吾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那有舍利?师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院主遂悟自性。这是破除世人执外间土木偶像为佛,不见自性佛之弊。
劫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坏劫时之大火灾。法华经曰:「假令劫烧,担负乾草入中不烧。」阎曼德迦忿怒王仪轨曰:「夏雨玄云色,其状如劫烧。」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
【佛学常见辞汇】
指坏劫时的大火灾。
婆子烧庵
【佛学大辞典】
(公案)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使一二八女子送饭奉侍。一日使抱定曰:正与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三冬无暖气。女子归,举似于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个俗汉,遂令遣去,烧却庵。见五灯会元六。
烧斗香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嘉录八曰:「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糊纸为斗,炷香其中,高者可二尺许。中秋夜祀月则设之。诗云:心字烧残寸寸灰。灵香上请月轮开。斗量毕竟人间少,桂粟新收万斛来。」
烧灸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地狱)附录。
烧香
【佛学大辞典】
(仪式)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陔馀丛考三十三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于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敕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三国志孙策谓张津著绛帕头烧香读道书。又江表传,道士于吉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则汉末道家已用之。又按汉武故事,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则烧香之始于佛家可知。」大日经疏八曰:「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香亦尔,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烧,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熏一切,故曰烧香。」(参见:香)。按行法中有五处之烧香。第一初入道场,见法会圣众,五体投地,礼拜恭敬,此时应先烧香。第二为引入己身,行者先于身上观月轮,于月轮中现本尊身,为供此所现之佛身而烧香。第三为供道场所布列之诸尊而烧香。第四正念诵时,现对本尊为此法,故为供彼尊而烧香。第五观念了后,为奉送本尊而烧香。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供养或六种供养之一,按照世谛来说,目的是拂邪气,请神灵,若按照第一义谛来说,则是使所修的功德,周遍于一切处。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健达Gandha,译曰香。玄应音义三曰:「健达,此译云香也。」有情非情之气分一切鼻可嗅者。大乘义章八末曰:「芬馥名香,此名不足,于中亦有腥臊臭,不可备举,且存香称。」俱舍论一曰:「香有四种:好香恶香,等不等香,有差别故。」此中以沈水等薰物为六种供养之一。大日经疏十一曰:「随取华等,以心念加之。如华即以华真言,香以香真言加之。(中略)以如来加持力故,能成不思议业。」此香有涂香末香丸香等之别。
【三藏法数】
谓栴檀沉水及饮食等香,以其实可嗅闻,故名色也。
烧香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家掌烧香行礼兼记录法语之僧。
烧指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教苦行之事,自烧其指,以表示其信仰之诚也。北史曰:并令烧指吞炭,出家为尼。韩愈文曰:焚顶烧指,百十为群。
【佛学常见辞汇】
自烧手指,以表示其信仰之虔诚。
药王烧臂
【佛学大辞典】
(传说)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彼佛为一切众喜见菩萨及大众说法华经,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入此三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于日月灯明佛前,以愿力烧身。其火燃千二百岁,其身乃尽。菩萨命终后,复化生于日月净明德佛国土净德王家。即白父诣佛所,以偈赞佛。佛曰:我涅槃时到,我以佛法嘱累于汝。于夜后分入涅槃,尔时菩萨收佛舍利,立八万四千塔而供养之。菩萨复自念:我作是供养,心犹不足。即于大众前燃百福庄严之臂,七万二千岁中,供养八万四千之塔。尔时大众见其无臂,忧恼悲哀。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前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佛言:一切喜见菩萨,今药王菩萨是也。」摩诃止观一曰:「药王烧手,普明刎头。」
火烧眉毛
【俗语佛源】
源于《五灯会元》卷十六:僧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蒋山法泉禅师答:「火烧眉毛。」《心地观经》卷五指出:「精勤修习,未当暂舍,如救头燃。」谓佛教徒欲求出离生死苦海,当以急迫之心精进修持,不容懈怠。火烧眉毛之意与此相似。情势紧迫,必须立即设法去解决眼前的因境,俗谓之「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如《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也指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图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他)何去何从,没有了主意,背著手,踱几步,咳!火烧眉毛顾眼前嘛。」(李明权)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俗语佛源】
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早晚常课,是平时积德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平时恣意妄为,一旦到生死关头或大难临头,匆忙求佛,自然难以解脱了。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只要他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又据宋·刘敞《中山诗话》载:王安古曾与沙门道因戏对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对云:「急来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道因云:「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后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补救。如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又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李明权)
前世烧了断头香
【俗语佛源】
信徒为了表示虔敬,在礼佛等场合,一般不燃折断或污染过的香。如《三世因果经》云:「今生臭气为何因?前世污香供佛前。」如《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我是怎么了呢?没修积个儿子来罢了,难道连个女儿的命也没有?真个的我前世烧了断头香了。」(李明权)
烧头香
【俗语佛源】
「烧头香」又叫做「烧头炉香」。这是一种民间的风俗,拜佛、敬神等都有。谓信徒赶早到寺、观或神祠,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此风俗由来已久,在宋代已盛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又如清·袁枚《子不语·烧头香》:「凡世俗神前烧香者,以侵早第一枝为头香,至第二枝便不敬。有山阴沈姓者,必欲到城隍庙烧头香,屡起早往,则已有人先烧矣,闷闷不乐。」又如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五:「(韩元英)遣一亲信仆持香往岱岳祈谢,谓曰:『圣帝惟享头炉香。』……按此知世俗有烧头香之说,由来久矣。」(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