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烧伤(烧伤)  拼音:shāo shāng
身体因接触高温、强酸、强碱或放射线等而引起的伤害。主要病状是皮肤发红、起水泡、皮肤坏死和组织变黑。
《高级汉语词典》:烧糊了卷子
喻外貌丑陋
《分类字锦》:烧灰染色(烧灰染色)
齐民要术六月命女工织缣练可烧灰染青绀杂色
分类:纨素
《国语辞典》:烧碱(烧碱)  拼音:shāo jiǎn
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白色固体,可溶于甘油、醇、水中。溶于水时,释出大量的热,呈强碱性,腐蚀性强。自食盐溶液电解,或由石灰乳与碳酸钠反应而得。易吸收水分与二氧化碳,故须密闭贮存。可用于造纸、肥皂、玻璃、颜料、人造丝及精炼石油等工业。也称为「苛性钠」、「火碱」。
《漢語大詞典》:烧角文书(燒角文書)
为示紧急而烧去封套一角的书信或文件。《花月痕》第四回:“话犹未了,只见门上传鼓,递进 蒲关 总兵烧角文书一道。”
《国语辞典》:烧结(烧结)  拼音:shāo jié
将由粉末加压成形的型胚,加热到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使相邻粉末相互扩散而生固态结合的程序。
《分类字锦》:烧尽北船(烧尽北船)
吴志周瑜传注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军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分类:火攻
《国语辞典》:烧烤(烧烤)  拼音:shāo kǎo
1.用火烘烤。如:「妈妈用小火烧烤肉片,夹在吐司里味道格外鲜美。」
2.经火烘烤的食物,通常将肉类或海鲜放在火上,一面烤,一面涂上酱料。如:「他最喜欢和朋友边喝啤酒,边吃烧烤。」
《國語辭典》:烧利市(燒利市)  拼音:shāo lì shì
一种民间习俗。商店在开始营业时,烧纸钱祭神明,期能获得福祐,称为「烧利市」。后称遇吉庆等事的焚烧祭拜。《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明日烧个利市,把来做贩油的本钱。」《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得他回心转意,大大的烧个利市。」
《漢語大詞典》:烧料(燒料)
用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粉末与纯碱混合,加上颜料,加热熔化,冷却后凝成的一种玻璃状物体。多用以制造器皿或手工艺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焦理儒 ﹞便把所穿的香珠,凑了一百零八颗,配了一副烧料的佛头、纪念,穿成一挂朝珠……作一份礼送了去。”
《韵府拾遗 尤韵》:烧瘤(烧瘤)
张翥蟠松引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烧其瘤
《國語辭典》:烧埋钱(燒埋錢)  拼音:shāo mái qián
办理安葬死者所须的花费。《西游记》第三八回:「既这等说,我与你驮出去,只说把多少烧埋钱与我?」
《漢語大詞典》:烧埋银(燒埋銀)
亦称“ 烧埋钱 ”。 办理丧事、安葬死者的钱。元史·刑法志四:“诸杀人者死,仍於家属徵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徵中统钞一十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我不问你要烧埋钱还好哩,你又来讨我女儿骨殖。”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 王夫人 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亦省称“ 烧埋 ”。《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病者官给医药,死者给烧埋中统钞二十五两。”
《漢語大詞典》:烧埋银(燒埋銀)
亦称“ 烧埋钱 ”。 办理丧事、安葬死者的钱。元史·刑法志四:“诸杀人者死,仍於家属徵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徵中统钞一十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我不问你要烧埋钱还好哩,你又来讨我女儿骨殖。”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 王夫人 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亦省称“ 烧埋 ”。《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病者官给医药,死者给烧埋中统钞二十五两。”
《國語辭典》:烧卖(燒賣)  拼音:shāo mai
一种面点。用极薄的面皮包裹馅料,蒸熟后食用。也称为「烧麦」。
《高级汉语词典》:烧毛  拼音:shāo máo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