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闷倦(悶倦)  拼音:mèn juàn
烦闷无聊,没有精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四出》:「六儿,我如今在此闷倦,你与我去叫大行院来,做些院本解闷。」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终日在绣房中描鸾刺绣,针黹女工,十分闷倦。」
分類:烦闷倦怠
《漢語大詞典》:闷苦(悶苦)
烦闷苦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伏身人,则光明洞彻,宽若厅堂,几案牀榻,无物不有。居其内,殊无闷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独居闷苦,屡言归,女固止之。”
分類:烦闷苦恼
《漢語大詞典》:瞀迷
烦闷困惑。《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王逸 注:“瞀,闷也;迷,惑也。言己遭遇乱世,心中烦惑,不知所行也。”
分類:烦闷困惑
《漢語大詞典》:破滞(破滯)
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明 徐渭 《梅赋》:“足以快心畅神,洗鬱破滞。”
《漢語大詞典》:窝心气
发泄不了的气愤和烦闷。例如:窝心气致死。
《漢語大詞典》:移情遣意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严复 《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漢語大詞典》:痒心(癢心)
内心烦闷。《淮南子·修务训》:“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高诱 注:“痒心,烦闷也。”
《国语辞典》:咳声打气(咳声打气)  拼音:hāi shēng dǎ qì
因忧愁、烦闷或痛苦而叹气。《红楼梦》第八○回:「薛蟠急的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咳声打气,抱怨说运气不好。」也作「咳声叹气」、「嗐声叹气」。
《国语辞典》:抓头挖耳(抓头挖耳)  拼音:zhuā tóu wā ěr
形容人在焦虑、烦闷或苦思的样子。《花月痕》第一七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国语辞典》:抑郁寡欢(抑郁寡欢)  拼音:yì yù guǎ huān
忧愁烦闷、不快乐的样子。如:「由于竞赛场上的失利,使得他整天抑郁寡欢。」
《国语辞典》:忧能伤人(忧能伤人)  拼音:yōu néng shāng rén
忧愁烦闷会损害人的健康。汉。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就令欢以卒岁,仰南薰之不赀;而使忧能伤人,迫西山而何几?」
《国语辞典》:打毷氉  拼音:dǎ mào zào
落第心情烦闷,喝酒以解闷。后喻指落第。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原许乘龙须及第,未曾经打毷氉。」
《国语辞典》:熬头(熬头)  拼音:āo tou
心中烦闷不快。如:「心里这分熬头就不用提啦!」
《国语辞典》:熬恼(熬恼)  拼音:āo nǎo
心中烦闷不快。如:「他为了这事,心里感到很熬恼。」
《国语辞典》:烦天恼地(烦天恼地)  拼音:fán tiān nǎo dì
形容心情极度烦闷苦恼。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你动不动烦天恼地,这般啼做什么。」《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三折》:「怎不教我痛哭悲哀,烦天恼地,雨泪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