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调玉烛(調玉燭)
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仇兆鳌 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 玉烛 ”。
《國語辭典》:炳烛(炳燭) 拼音:bǐng zhú
燃烛照明。引喻日夜不辍,好学不倦。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也作「秉烛」。
分類:好学
《韵府拾遗 沃韵》:如烛(如烛)
丁春泽日观赋:其望也如烛,其照也无私。
《骈字类编》:烛灭(烛灭)
史记滑稽傅: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籍,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韩诗外傅: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骈字类编》:绛烛(绛烛)
元史祭祀志见绛纱下。
《漢語大詞典》:烛灺(燭灺)
烛将尽。亦指烛的馀烬。《花月痕》第十四回:“正香销烛灺,月斜人定。” 章炳麟 《訄书·公言》:“烛灺钧冶之上,七色而外,有幻火变火,可以鎔金铁,而人目不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