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官烛
夜烛
花烛
下烛
转烛
烛泪
孤烛
烛之
桦烛
照烛
烛幽
光烛
烛照
烛理
高烛
《漢語大詞典》:官烛(官燭)
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巴祇 为 扬州 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官烛。”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尝答齐国移文启》:“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官烛斯燃,更慙良史,宵光可学,乃会耆年。” 唐 杜甫 《台上》诗:“何须把官烛,似恼鬢毛苍。”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閲书。閲毕,命秉官烛如初。”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奎堂校士春蚕叶,官烛修书秋兔毫。”
《骈字类编》:夜烛(夜烛)
唐 虞世南 凌晨早朝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國語辭典》:花烛(花燭)  拼音:huā zhú
1.精美的蜡烛。
2.新婚。旧时结婚新房内,点有龙凤雕饰的蜡烛,后遂以花烛代指新婚。《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莫若就在尊舟,结了花烛,成了亲事,明日慢慢回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店里拿了一对长枝的红蜡烛点在房里,每枝上插了一朵通草花,央请了邻居家两位奶奶把新娘子搀了过来,在房里拜了花烛。」
《漢語大詞典》:花烛夜(花燭夜)
谓新婚之夜。 南朝 梁 何逊 《看伏郎新婚》诗:“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花烛夜过了, 张员外 心下喜欢;小夫人心中不乐。”
分類:新婚
《骈字类编》:下烛(下烛)
刘克庄御制二铭跋焕发王言奎壁之光烂然下烛薄海内外有目咸睹 贾嵩夏日可畏赋九野飞尘破氛昏而下烛通乔琮日中有王字赋见上 下
《國語辭典》:转烛(轉燭)  拼音:zhuǎn zhú
风中摇曳晃动的烛火。比喻世事及岁月迁流迅速。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國語辭典》:烛泪(燭淚)  拼音:zhú lèi
蜡烛燃烧时所滴下的蜡油,如泪一般,称为「烛泪」。唐。温庭筠 咏晓诗:「乱珠凝烛泪,微红上露盘。」也作「蜡泪」。
《漢語大詞典》:孤烛(孤燭)
独燃的蜡烛。 南朝 梁 江淹 《铜爵妓》诗:“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抚影愴无从,惟怀忧不薄。” 唐 徐彦伯 《孤烛叹》诗:“切切夜闺冷,微微孤烛然。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 明 沈周 《二月八日过灵殿祥公房》诗:“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
分類:蜡烛
《韵府拾遗 支韵》:烛之(烛之)
苏轼黠鼠赋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分类:烛之
《國語辭典》:桦烛(樺燭)  拼音:huà zhú
以桦树皮捲蜡制成的烛。唐。白居易行简初授拾遗同早朝入閤因示十二韵〉:「宿雨沙堤润,秋风桦烛香。」
分類:桦木木皮
《漢語大詞典》:照烛(照燭)
照耀;照亮;照见。后汉书·蔡邕传论:“当 伯喈 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倖全人哉?”梁书·诸夷传·林邑:“送此五僧至寺,见像嘘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烛殿宇。”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 河 水自 河南 陕州 至 江 南之 宿迁 ,千有餘里,清可照烛鬚眉者,凡月餘日。”
《漢語大詞典》:烛幽(燭幽)
(1).照亮昏暗。 晋 道安 《〈十二门经〉序》:“陵云轻举,浄光烛幽,移海飞岳,风出电入。” 唐 赵蕃 《隙尘赋》:“洎夫託彼耀灵,起兹虚室,恒纷空而色碎,每烛幽而景密。”
(2).明察事物隐微之处。 晋 荀勖 《燕射歌辞·食举乐东西厢歌之六》:“修己济治,民用寧殷。怀远烛幽,玄教氛氲。”《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有广运之德,弘照微之仁,烛幽以明,威远以武。”
《漢語大詞典》:光烛(光燭)
(1).照耀。 战国 鲁仲连 《遗燕将书》:“﹝ 管仲 ﹞兼三行之过而为 五霸 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2).犹明烛。 南朝 梁 何逊 《看伏郎新婚》诗:“何如光烛夜,轻扇掩红妆。”
分類:照耀明烛
《漢語大詞典》:烛照(燭照)
亦作“ 烛炤 ”。
(1).烛光照射;光亮照耀。 唐 宋之问 《寿阳王花烛图》诗:“烛照香车入,花临寳扇开。” 宋 范成大 《春来风雨无一日好晴因赋瓶花二绝》之一:“满插瓶花罢出游,莫将攀折为花愁。不知烛照香薰看,何似风吹雨打休。” 明 朱之瑜《与奥村德辉书》之二:“果能日日读书……则性自开明,若烛炤而数计,自能得乎心,应乎手。”《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 杨家岭 小小灯火所以烛照天地,光夺日月,只因那灯头上闪射着……民族的希望。”
(2).以喻事物灿烂美好。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若夫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不得譬此光芒,方斯烛照。” 倪璠 注:“言 逌 ( 滕王 )之文章光芒烛照,虽珠玉不能比也。”
(3).明察;洞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必多读史传,则此等事自能烛照源流,洞见真妄。”《天雨花》第九回:“可恨陷民罹法网,罪不容诛 郑 姓人…… 正芳 听説连称是,烛照神奸铁案成。” 茅盾 《一个女性》四:“他觉得 琼华 的锐利的眼光能够烛照到他的心。”
《漢語大詞典》:烛理(燭理)
(1).英明治理。汉书·元帝纪:“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
(2).考察事理。旧唐书·代宗纪:“朕涉道未弘,烛理多昧。”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一涉瞻徇,即为负国溺职……无如烛理不明者,比比皆然。”
《漢語大詞典》:高烛(高燭)
(1).特长的蜡烛。 宋 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红楼梦第五三回:“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烛,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2).高高映照。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响应着他们的热狂的,是那高烛云空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