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
词典
1
分类词汇
8
分类词汇
烘衬
烘晕
柳色
白描
邻杵
托法
衬底
后先辉映
《國語辭典》:
烘衬(烘襯)
拼音:
hōng chèn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如:「静物写生中,常以素色背景烘衬主体的色泽。」也作「烘托」。
分類:
烘托
《國語辭典》:
烘托
拼音:
hōng tuō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如:「他的山水画,常用淡墨烘托出远山。」也作「烘衬」。
分類:
烘托
中国画
陪衬
技法
法名
用水
水墨
鲜明
物象
突出
渲染
衬托
《漢語大詞典》:
烘晕(烘暈)
即烘托。 沈叔羊
《谈中国画》
第六章第四节:“所谓烘晕,也叫烘托,好比是烘云托月的意思。例如画白色的花朵,须用淡青色烘晕在白花的周围,把白花衬托出来。”参见“ 烘托 ”。
分類:
烘托
《國語辭典》:
烘托
拼音:
hōng tuō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如:「他的山水画,常用淡墨烘托出远山。」也作「烘衬」。
分類:
烘托
中国画
陪衬
技法
法名
用水
水墨
鲜明
物象
突出
渲染
衬托
《漢語大詞典》: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
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
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
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
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
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分類:
柳叶
绿色
繁茂
翠色
烘托
春
情思
《國語辭典》:
白描
拼音:
bái miáo
1.一种画法。仅用线条勾描物象,而不著以颜色,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的绘画上。
2.一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不加雕饰,不用典故,使用简练的笔墨进行描述。
分類:
文字
国画
平白
技法
不施
用墨
渲染
钩勒
烘托
轮廓
写作
作风
用水
风格
水墨
《漢語大詞典》:
邻杵(鄰杵)
指邻近的捣衣声。多用以烘托旅人寒夜的寂寞。 唐
白居易
《早秋独夜》
诗:“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唐
贾岛
《上谷旅夜》
诗:“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清
纳兰性德
《雪中和友》
:“哀雁兼邻杵,共君寒夜心。”
分類:
邻近
捣衣
衣声
烘托
旅人
寒夜
寂寞
《漢語大詞典》:
托法
1.谓凭借刑法。
2.指烘托映衬的艺术手法。
分類:
凭借
烘托
刑法
映衬
艺术
手法
《国语辞典》:
衬底(衬底)
拼音:
chèn dǐ
印刷上指以网或网片,烘托文字、线条、图案等。
分类:
衬底
印刷
烘托
文字
线条
图案
《国语辞典》:
后先辉映(后先辉映)
拼音:
hòu xiān huī yìng
后进与前辈相互烘托,益显彼此的成就。如:「这对师生在物理学界都有新发现,后先辉映,受人崇仰。」《清史稿。卷四○四。僧格林沁列传》:「有清藩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淩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
分类:
后进
前辈
相互
烘托
彼此
成就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