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张大(張大)  拼音:zhāng dà
1.极度张开。如:「张大眼睛」。
2.扩大。《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上司官,张大威权,专好谄奉,反害正直的。」
3.浩大、盛大。《英烈传》卷六二:「自此之后,友定益肆跋扈,遂有雄据之心,兴兵取了诸郡,声势甚是张大。」
《漢語大詞典》:张王(張王)
(1).指 汉 张耳 。 项羽 分封诸侯王时被封为 常山王 ,后归 刘邦 ,又改立为 赵王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伍员 灌溉於宰 嚭 , 张王 抚翼於 陈相 。” 李善 注:“ 陈餘 因 张耳 抚翼而奋飞。”
(2). 唐 代著名诗人 张籍 、 王建 的并称。 徐澄宇 《〈张王乐府〉导言》:“ 张 王 乐府虽然同属 杜甫 以来的现实主义与新乐府运动的系统,而与这系统中其他诗人的作风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乐府正宗’。”
《國語辭典》:酣酣  拼音:hān hān
1.酒醉的样子。唐。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七首之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2.春景盛美的样子。宋。孔平仲春天〉诗:「春天酣酣睡最美,日转花阴犹未起。」
3.花盛的样子。唐。崔融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高级汉语词典》:扇炽
炽盛
《國語辭典》:旺盛  拼音:wàng shèng
兴旺、炽热、高涨。如:「他一向斗志旺盛,绝不气馁。」
《漢語大詞典》:抗极(抗極)
亢极;炽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孝公 始用 商君 攻守之法,东侵诸侯,至於 昭王 ,用兵弥烈。其象将以兵革抗极成功,而还自害也。”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分類:炽盛
《漢語大詞典》:熇赫
炽盛。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诃诘四大门》:“若季夏鬱蒸,熇赫炎烈,復须轻絺广室,风扇牙簟。”
分類:炽盛
《國語辭典》:赫赫  拼音:hè hè
1.显盛的样子。《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2.炎旱。《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國語辭典》:融融  拼音:róng róng
1.和乐的样子。《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和暖的样子。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漢語大詞典》:殷殷
象声词。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汉书·郊祀志上:“若雄雉,其声殷殷云。” 颜师古 注:“殷殷,声也。”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倚老松,坐怪石,殷殷潮声,起於月外。” 金 郭邦彦 《读〈毛诗〉》诗:“至今三百篇,殷殷金石声。”《歧路灯》第一○三回:“忽听雷声殷殷,只见东北上黑云遮了一角。那云势自远而近,雷声由小而大。”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炙手
(1).烫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鲁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2).比喻权势炽盛。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当 江陵 炙手时, 刘 独退避冷局。”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参见“ 炙手可热 ”。
(3).指炫耀。 清 黄宗羲 《〈空林禅师诗〉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岂可与 皎然 、 灵彻 絜其笙簧,然而 皎灵 一生学问不堪向 天台 炙手,则知饰声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
《國語辭典》:炙手可热(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國語辭典》:光燄  拼音:guāng yàn
光芒。《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燄。」也作「光焰」。
《國語辭典》:煜煜  拼音:yù yù
光明照耀的样子。南朝梁。简文帝 咏朝日诗:「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宋。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漢語大詞典》:蕴隆
(1).暑气郁结而隆盛。《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虫虫。” 朱熹 集传:“藴,蓄;隆,盛也。” 马瑞辰 通释:“藴隆谓暑气鬱积而隆盛。虫虫则热气熏蒸之状也。” 宋 朱淑真 《夏雨生凉》诗:“烈日如焚正藴隆,黑云带雨泻长空。” 清 戴名世 《讨夏二子檄》:“擒捕无方,嘬噆之威已酷;藴隆既去,飞鸣之势何存。”
(2).引申为炽盛;显赫。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尚书累叶,厥声藴隆。”
(3).积累。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夫才者,诸法之藴隆发现处也。”
《漢語大詞典》:赫曦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
(1).炎暑炽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风扇发。”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张铣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并为大岭阴,曾无赫曦煖。”
(2).显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缅吾祖之赫羲,帝 高阳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优泰。”
(3).光明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明灯正赫曦。”
(4).指太阳。
(5).指阳光。 明 高攀龙 《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