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内火
(1).内热。 唐 孟郊 《路病》诗:“飞光赤道路,内火焦肺肝。”《再生缘》第二一回:“太后娘娘内火已散,再服一剂,须要参汤应用,以候宿食下来。”
(2).指世俗人炽热的欲望。 唐 鲍溶 《宿悟空寺赠僧》诗:“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1).禁止野烧;禁火。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三月本时昬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 唐 皎然 《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因逢内火千家静,便覩行春万木荣。”
(2).指心星移位退伏,说明季节更换,夏去秋来。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王筠 正义:“内音纳……下内字衍文。” 顾凤藻 集解:“八月日躔大火,心星盖已伏矣。九月又言之内,因《记》出火而及之,故变伏言内也。”
《國語辭典》:热火(熱火)  拼音:rè huǒ
1.热烘烘的样子。如:「趁热火快吃吧!」
2.形容热闹、兴旺的样子。如:「过年过节难得聚在一起热火、热火。」
3.亲热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这些事都不用老爷子操心。我才听得老哥儿们一说,就这样热火,我都预备妥当了。」
《漢語大詞典》:埃郁(埃鬱)
形容炎热或炽热。《文选·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炎天方埃鬱,暑晏闋尘纷。”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鬱,积也。”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惊涛沓鼓,喧豗而兽槛争奔;烈焰弥天,埃鬱而虹梁忽断。”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炎羲正埃鬱,池馆远烦蒸。”
分類:炎热炽热
《漢語大詞典》:炎炉
亦作“ 炎炉 ”。
1.使炉火炽烈。 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乃炽火炎炉,融铁挺英。”
2.炽热的火炉。亦用作刑具。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枉狱炎鑪,淫刑霜刃。”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炎鑪吐色,丰貂在御,留上人之重,愍终窶之氓。”法苑珠林卷十一:“沸鑊腾波,炎炉起焰。”
《國語辭典》:日珥  拼音:rì ěr
日面边缘所见红色如耳状的突起。是太阳大气中的带电粒子沿著磁场运动而形成。
《國語辭典》:热潮(熱潮)  拼音:rè cháo
形容蓬勃发展的趋势。如:「年底又是结婚的热潮了!」
《漢語大詞典》:耿烈
正直刚烈;光明炽热。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砥节》:“中怀耿烈,海山盟旧设。破镜难圆,破镜难圆,寳簪半折。” 郭沫若 《虎符》第五幕:“ 信陵公子 , 如姬夫人 ,耿烈呀太阳,皎洁呀太阴。”
《漢語大詞典》:烘煁
炽热的炉灶。 唐 息夫牧 《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诗:“烘煁有煒,酒醴惟旨。” 宋 文天祥 《咏怀》:“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煁。”
分類:炽热炉灶
《國語辭典》:燂烁(燂爍)  拼音:qián shuò
燂,火热。烁,热也。燂烁形容如火烧般的炎热。《文选。枚乘。七发》:「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
分類:炽热
《漢語大詞典》:铁水(鐵水)
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火花闪烁的那一刻时间里,铁水如泉水一般往窝里流。” 贺敬之 《放歌集·十年颂歌》:“看不完的麦山稻海,望不尽的铁水钢花。”
《漢語大詞典》:熇然
炽热貌。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 荆 俗不理室居,架竹苫茅,卑庳褊逼,风旱摩戞,熇然自火。” 宋 苏舜钦 《送外弟王靖序》:“师监於后世,歷数千百年外,道其名,熇然可暴炙人。”
分類:炽热
《漢語大詞典》:隆阳(隆陽)
炽热的阳光。 晋 郭璞 《盐池赋》:“隆阳映而不焦,洪涔沃而不长。”
分類:炽热阳光
《國語辭典》:熔岩  拼音:róng yán
指火山喷发会流出的岩浆(熔化岩石),或这些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岩浆流出时温度约为七百至一千二百度,黏滞度很高到几乎不能流动。
《漢語大詞典》:乾烈
干燥炽热。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间虽小雨数次,地方溼而燥日如火,随就乾烈,沟洫扬尘,河港成裂,禾苗尽槁。”
分類:干燥炽热
《漢語大詞典》:焱烘烘
火炽热貌。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仲阴》:“离,炎炵炵,焱烘烘。” 苏源明 传:“炎炵炵,火之烈也;焱烘烘,炬之炽也。”
分類:火炽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