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6,分3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曾点(别称 曾晰 蒧 字 晰 )
何点(字 子晰、子皙 )
点点师
陈尧佐(字 希元 号 知余子、堆墨书、知馀子 世称 颍川先生 文惠 )
王惟正(字 晦蒙 )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李虚己(字 公受 )
李仲偃(字 晋卿 )
张温之(字 景山 号 知幸老人 )
掌禹锡(字 唐卿 )
张君平(字 士衡 )
李仲容(字 仪父 )
符惟忠(字 正臣 )
葛怀敏( 忠隐 )
其它辞典
丰点曾点(别称 曾晰 蒧 字 晰 )
何点(字 子晰、子皙 )
点点师
陈尧佐(字 希元 号 知余子、堆墨书、知馀子 世称 颍川先生 文惠 )
王惟正(字 晦蒙 )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李虚己(字 公受 )
李仲偃(字 晋卿 )
张温之(字 景山 号 知幸老人 )
掌禹锡(字 唐卿 )
张君平(字 士衡 )
李仲容(字 仪父 )
符惟忠(字 正臣 )
葛怀敏( 忠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孟庄子之御驺。好孟庄子庶子羯,欲为之谋,立为嗣。因构成孟孙氏立庶废嫡之祸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蒧。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字晰。孔子弟子。曾参之父。尝侍孔子言志,云:“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赞同其志。季武子之丧,大夫往吊,而点倚门而歌,人谓之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7—504 【介绍】: 南朝梁庐江灊人,字子晰。何求弟。博通群书,善谈论。父何铄有疾,无故害妻,坐法死。点时年十一,感此家祸,遂绝婚宦,立志隐逸。时人号为“通隐”。历宋、齐、梁三世,累征不就。好文学,与孔稚圭等为莫逆交,曾识拔丘迟、江淹。与兄何求、弟何胤皆为当世名隐。全梁文·卷四十
点字子皙,庐江人灊,宋司空尚之孙。泰始末,徵太子洗马。齐初,累徵中书郎、太子中庶子。梁受禅,徵侍中,并不就。天监三年卒,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孟氏。广政中。居功南大邑之灵鹫寺。虽事薙染。然迭宕不羁。与人接有所论议。必再三指点。以核实其事。故俗以名焉。或邀斋酒肉无所问。乡闾亦习以为常。而不加非笑。每日暮自外归。则剩买黄白纸笔墨。寘怀袖造。所居阖户寂然。其邻近略未尝闻謦欬声。屋室无四壁。欲诣之者。辄迷失所在。一沙弥尝蹑足匿隐处。观其所为。见秉烛箕踞。陈纸笔墨于前。诋诃良久。既而疾书。大署如断决处置状。稍觉有曹吏狱卒。森列其旁皆诡。形殊服。莫可识。沙弥竦惧而退。且质之弗答。后不知所终。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点点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孟氏广政中隐卬南大邑山寺。多游廛肆中。虽事削染恒若风狂。或与人接必指点而言。故目是称焉。有命斋食者。酒肉不间率以为常。俚人亦不之厌也。日之夕矣乃市黄白麻纸笔墨寘怀袖以归。行数里。沈酣而至瞑矣。所居之室虽有外户且无四壁。入后阖扉人不得造。初邻僧小童蹑足伺之。见秉烛箕踞陈纸笔于前诃责大书。莫晓其文字。往往咄嗟如决断处置。久之明闇间熟视闪烁若有人森列。状如曹吏。则襦裳非世之服饰。观者怖惧而退。诘旦微询其事。怒而弗答。居数载卬。笮之人咸神异之后。不知其终。 系曰。点点师而能劾鬼。别无高洁轨生物善。亦与古人判冥司事者同邪。通曰。所作在心。如不从正道力中生。则与五斗米道同。如不从有心符禁中起。则感鬼神归信驱策之耳。故善戒经云。若须神通应感化度为示神足。庄严论中。菩萨以神通变化而为戏喜。又或此是辟支行位人也。故论云。独觉依彼。彼村落乞食。以身济度。不以语言。示现种种神通境界。为令诽谤者归向故。神僧传·卷第九
点点师者。不知何许人也。虽事削染恒若风狂。有命斋食者。酒肉不间。每日将夕辄市黄白麻纸笔墨寘怀袖以归所居之室。虽有外户且无四壁。入后阖扉人不得造。初邻僧小童蹑足伺之。见秉烛箕踞陈纸笔于前诃责大书。莫晓其文字。往往咄嗟如决断处置。久之从明闇间熟视之闪烁若有人森列。状如曹吏。襦裳皆非世之服饰。观者怖惧而退。诘其故怒而不答。居数岁。邛笮(音昨)之人咸神异之。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44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希元,号知余子,世称颍川先生。尧叟弟。太宗端拱二年进士。作《海喻》,人奇其志。历开封府推官、两浙转运副使等,均有惠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河南、开封府,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实录》、《三朝史》。仁宗太后卒,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拜同平章事。致仕,卒谥文惠。少好学,曾从种放于终南山。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号堆墨书。工诗。有文集。全宋诗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馀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为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历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全宋文·卷一九六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尧叟弟。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司录参军、推官,以言事忤旨,贬通判潮州。后为两浙转运副使,徙京西、河东、河北。天禧中,知滑州。仁宗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累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天圣七年,以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徙郑州。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次年罢,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曾预修《真宗实录》、《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见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惟正(九七二~一○四二),字晦蒙,太原(今属山西)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授瀛州司户参军、光化军判官。历知绛、辽、雅、卫、德诸州及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升广南西路转运使。又知解州、晋州,为江东转运使,充三司户部判官。仁宗庆历二年卒,年七十一。事见《蔡忠惠集》卷三八《尚书主客郎中王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4 【介绍】: 宋寿州人,字坦夫。吕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赞成仁宗废郭后,贬逐进谏言官孔道辅等,又因范仲淹屡言事,指为朋党而加以贬斥,颇为时论所少。后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被劾罢相,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有文集。全宋诗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补绛州军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滨州。擢提点两浙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使契丹,还,知制诏。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罢,同年复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与王曾争事,同时罢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军复入相。庆历元年(一○四一),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蒙正侄。咸平进士,历任地方官,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立,除参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国公。景祐四年以与王曾争事罢,出判许州,徙天雄军。康定元年复入相,改封许国公。后以疾授平章军国重事。庆历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全宋诗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累迁殿中丞,知遂州。入为龙图阁待制,历判大理寺,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后进给事中。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又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七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沈丘县尉,知城固县,知遂州。通判洪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淮南转运副使。迁兵部郎中,为龙图阁待制,判大理寺。特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进给事中、知洪州。迁尚书工部侍郎,分司南京卒。喜作诗,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宋史》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2 【介绍】: 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事,所至有声。有《知幸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66 【介绍】: 宋许州郾城人,字唐卿。真宗天禧三年进士。累授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以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建议增步卒、省骑兵。历集贤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及太常寺。数考试开封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人目为“难题掌公”。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曾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有《晋阳刀笔》、《郡国手鉴》、《周易杂解》及文集。全宋诗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青箱杂记》卷四、《隆平集》卷八)。为道州司理参军。入为集贤校理,迁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杂记》卷四)。有文集二十卷,已佚。《苏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全宋文·卷三九四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天禧三年进士,为道州司理参军。试身言书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丁度荐为侍御史,杜衍荐为集贤校理,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以工部侍郎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郡国手鉴》、《周易集解》。《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磁州滏阳人,字士衡。以父战死契丹补官。累功迁右班殿直。仁宗天圣初,以左侍禁签书滑州兼修河都监,以护滑州堤功,特迁内殿崇班。以京师数罹水灾,请委官疏凿近畿诸州古沟洫。复为滑州修河都监,迁供备库副使,改西作坊使,就迁钤辖。有吏才,尤明于水利,朝廷每访以利害。全宋文·卷三一七
张君平(?——一○二七),字士衡,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以父承训与契丹战死,补三班差使殿侍、黔州指挥使,以功迁奉职,除驻泊监押,徙容、白等州巡检。擢閤门祗候,管勾汴口。天圣初,签书滑州事兼修河都监,召同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复为滑州修河都监,迁供备库副使,改西作坊使,就迁钤辖,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宋史》卷三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仁府济阴人,字仪父。李涛孙。真宗咸平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终户部侍郎。卒年七十。性醇易,好饮酒。言谈不及势力,时称长者,然吏事非所长。有《冠凤集》。全宋文·卷二七八
李仲容,字仪父,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咸平五年进士,除大理评事、知三原县。累擢监察御史,诏试中书,擢左司谏、直史馆。天圣中,以起居郎为知制诰,累迁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卒年七十。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史》卷二六二《李涛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正臣。符彦卿曾孙。以荫补官。历西染院副使、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丞相王曾外孙乐诰为开封主簿,惟忠以其无善状,不为举荐,后诰果以赃败。惠民河与刁河合流,岁多决溢,为置二斗门减弱水势,以接郑河、圭河,自此无水患。又请于汴河广处用木岸约束水流,以利舟行。庆历二年,以閤门使从富弼使辽,道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 【介绍】: 宋真定人。葛霸子。以荫授西头供奉官。历知隰、莫、保、雄、沧、滁六州。西夏进扰,起为泾原路副都总管、知泾州,改鄜延路副都总管、知延州。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原职。仁宗庆历中夏主李元昊率军攻镇戎军,怀敏督诸将战,不敌而死。谥忠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