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夕炬
吕温药师如来绣像赞:夕炬传照,晨炉续烟。
《韵府拾遗 语韵》:投炬
杨涛庭燎赋:小投炬以流景,嗤衔璧之呈文。
《漢語大詞典》:膏炬
泛指火炬。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江枫﹞其实为膏炬之用者,又不可以数计。”
分類:火炬
《骈字类编》:二炬
宋史潘美传: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鋹大败。
《韵府拾遗 语韵》:繁炬
何景明诗:兰灯列满座,繁炬灼朱光。
《骈字类编》:荻炬
梁书张弘策传:东昏馀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因运荻炬束杖入南北掖作乱,烧神兽门总章观,前军司马吕僧珍以宿卫兵拒破之。
《漢語大詞典》:猛炬
光度强烈的火炬。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晋 庾阐 《藏钩赋》:“督猛炬而增明,从因朗而心隔。”太平御览卷八七○引宋书:“﹝ 王懿 ﹞与 慕容垂 战,败……退走至 滑臺 ,復为 翟辽 所留,使为将帅。 懿 志欲南归,乃弃 辽 奔 泰山 , 辽 追骑甚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夜行百里许,得以免难。”参见“ 猛烛 ”。
《漢語大詞典》:猛烛(猛燭)
大蜡烛。《太平御览》卷八七○引 三国 魏明帝 《乐府诗》:“昼作不輟手,猛烛继望舒。” 明 杨慎 谭苑醍醐·猛烛猛炬:“猛炬、猛烛,盖大烛、大炬也。周礼所谓‘坟烛’,楚辞所谓‘悬火’也。 杜 诗‘铜盘烧蜡光吐日’,其猛烛乎?”
分類:蜡烛
《漢語大詞典》:秦炬
犹 秦 火。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一世苦心,难付 秦 炬。”
《韵府拾遗 梗韵》:炬炳
魏观诗:炬炳莲花归学士,灯燃藜杖致仙翁。
《骈字类编》:龙炬(龙炬)
元氏掖庭记:程一宁未得幸时,尝于春夜登翠鸾楼,倚栏弄玉龙之笛,歌中音语咽塞,情极悲怆。帝闻之,遂至其所。宁见龙炬簇拥,遂趋出叩头俯伏,帝亲以手扶之曰:卿非玉笛中自道其意,朕安得至此。
《漢語大詞典》:燎炬
火把。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分類:火把
《骈字类编》:绿炬(绿炬)
梁简文帝 对烛赋 绿炬怀翠,朱烛含丹。
《骈字类编》:岁炬(岁炬)
沈佺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诗见春盘下。
《骈字类编》:紫炬
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见红轮下。
《國語辭典》:麻炬  拼音:má jù
麻秆做成的火把,用来照明。《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分類: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