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连祸结(兵連禍結)  拼音:bīng lián huò jié
接连用兵,战祸不绝。《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也作「祸结兵连」。
《漢語大詞典》:惨遭不幸
遭到严重灾祸,多指死亡。例如:虽经社会各界多方营救,牢里的同志们还是惨遭不幸。
《國語辭典》:避祸就福(避禍就福)  拼音:bì huò jiù fú
避开灾祸,趋向福运。《商君书。定分》:「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五。受生天魂法》:「或示形象,倚托物类,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恶,了然知之,避祸就福,所向谐也。」
《國語辭典》:大祸临头(大禍臨頭)  拼音:dà huò lín tóu
大灾难即将降临。如:「大祸临头之际,自是魂飞天外,一时没个主意。」
分類:即将灾祸
《國語辭典》:大难不死(大難不死)  拼音:dà nàn bù sǐ
难,灾难、灾祸。大难不死指遇到大灾难却能保住性命,将来必有好前程、好福气。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漢語大詞典》: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孔颖达 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后之人儻经纶理学不逮 文贞 万万者,復以諛言日至,讜论无闻,或纯任权术,或曲谨小廉,依恃宽大,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亦作“ 鼎折餗覆 ”。 梁启超 《中国立国大方针》:“如吾子言,几欲举全国命脉託诸此辈,一旦鼎折餗覆,后事云胡可问。”亦省作“ 鼎覆 ”、“ 鼎折 ”。 汉 荀悦 申鉴·时事:“小能其职,以极登於大,故下位竞大,橈其任以坠於下,故上位慎其鼎覆刑焉,何惮於降。”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伏望皇帝陛下收还成命,改授其人,持危扶颠,允廸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
《漢語大詞典》:沈祟
隐伏的灾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发沉祟於幽翳,知祸福於未萌,犹无益於年命也。”
分類:隐伏灾祸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齿牙为猾(齒牙為猾)  拼音:chǐ yá wéi huá
言语惹祸。《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也作「齿牙为祸」。
《國語辭典》:晴天霹雳(晴天霹靂)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里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发的惊人事件。《孽海花》第十七回:「猝闻这信,真是晴天霹雳,人人裂目,个个椎心。」也作「青天霹雳」。
《漢語大詞典》:年灾月厄(年災月厄)
谓时运不济,常遭灾祸。《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 ,吃了一场屈官司。’”
《国语辞典》:闹灾(闹灾)  拼音:nào zāi
发生灾祸。如:「最近这儿不安宁,常闹灾。」
分类:灾祸
《國語辭典》:披麻救火  拼音:pī má jiù huǒ
身披麻衣救火,无异惹火上身。比喻自找灾祸麻烦。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陛下宜修德以安吴氏,乃为上计。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
《漢語大詞典》:射像
古代的一种巫术,认为射人画像,可使其遭灾祸。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王莽 ﹞使 长安 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 伯升 像於塾,旦起射之。” 王先谦 补注:“ 惠栋 曰:《太公金匱》曰:‘ 武王 伐 紂 , 丁侯 不期, 尚父 乃画 丁侯 於策,三旬射之, 丁侯 病大剧。’ 莽 盖法古为厌胜之术也。”
《國語辭典》:惹火烧身(惹火燒身)  拼音:rě huǒ shāo shēn
引火焚身。比喻招惹灾祸,自讨伤害。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一○出:「今日与你盘缠,迟延少待乞大拳,披麻惹火烧身怨,莫待等江心补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