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灵验(靈驗)  拼音:líng yàn
1.预言的应验。《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白衣经有许多灵验,小庵请的那卷,多载在上面,可惜不曾带来与大娘看。」也作「灵应」。
2.有神奇功效。《老残游记》第二○回:「吴二说他有好药,百发百中,已经试过,很灵验的。」
《国语辞典》:不灵验(不灵验)  拼音:bù líng yàn
技巧、法术等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如:「你这招不灵验了,再换新招吧!」
《國語辭典》:灵异(靈異)  拼音:líng yì
神灵怪异的人或事。《晋书。卷八二。干宝传》:「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國語辭典》:通灵(通靈)  拼音:tōng líng
通于神灵,和鬼神相通。《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万望尊神,念本朝恩义,通灵显圣,护祐三军!」
《國語辭典》:报应(報應)  拼音:bào yìng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做坏事的人必定会遭受恶运。《须赖经》:「一切诸法,报应有二,种善者生善道,种恶者随恶道。」《红楼梦》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國語辭典》:灵应(靈應)  拼音:líng yìng
预言应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张肖书闻得李老许多神奇灵应,便叫人接他过来。」也作「灵验」。
分類:灵应灵验
《國語辭典》:灵感(靈感)  拼音:líng gǎn
1.灵验有感应。《西游记》第六回:「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
2.思考活动中,忽然出现且超越平时思考层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灵感,要多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修辞技巧,才会有进步。」
《國語辭典》:灵圣(靈聖)  拼音:líng shèng
天神显灵的事迹。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那里也爱卿爱卿,却怎生无些灵圣。」
《漢語大詞典》:神验(神驗)
(1).谓神奇而确凿。 汉 王充 论衡·奇怪:“《高祖本纪》言:‘ 刘媪 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 往视,见蛟龙於上。已而有身,遂生 高祖 。’言其神验,文又明著,此儒学者莫谓不然。如实论之,虚妄言也。”
(2).灵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县西有 东方朔 冢,冢侧有祠,祠有神验。” 唐 沈佺期 《七夕》诗:“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骂胥诗对:“ 福唐 张道 人,多与人言偈,语人祸福,如 徐神公 言法华,既过无不神验者。”
(3).神奇的效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所得三卷方:一卷脉经,一卷汤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疗皆致神验。”
《漢語大詞典》:果党(果黨)
犹灵验。党,通“ 讜 ”。《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大家听了,不胜惊异,深服 谢琼花 占卦果党。”
分類:灵验
《漢語大詞典》:不神
谓失灵验。老子:“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分類:灵验
《漢語大詞典》:发灵(發靈)
显示灵验。 宋 范仲淹 《狄梁公碑文》:“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宋书·礼志三:“天 岱 发灵,宗 河 开寳。”
分類:显示灵验
《漢語大詞典》:灵神(靈神)
(1).犹神灵。《后汉书·胡广传》:“窃见詔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宋史·乐志十二》:“灵神峻密,祀事寅恭。”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便不念自家骨肉自家亲,也须知举头三尺有灵神。”
(2).灵验,灵应。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五幕第一场:“ 穆仁智 也说过:‘ 白毛仙姑 有灵神,四方黎民莫胡行。’”
(3).指人的精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五:“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国语辞典》:妙药(妙药)  拼音:miào yào
灵验的药品。唐。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销大毒者,伽陀妙药,拔陷扶坠,而生大师。」《镜花缘》第三○回:「如大贤不肯带去:此地既少良医,又无妙药,多则一年,少则半载,无非命归泉路。」
《漢語大詞典》:遗灵(遺靈)
(1).谓留下灵验。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昔在有德,罔不遗灵;天秩有礼,神监孔明。” 唐 徐安贞 《让皇帝哀册文》:“兹冢嗣之谦德,迨遗灵而受命。”
(2).指前贤的神灵。 唐 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良哉二千石, 江 汉 表遗灵。” 宋 欧阳修 《樊侯庙灾记》:“故后世言雄武,称 樊将军 ,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清 吴廷桢 《观潮》诗:“水犀强弩千雕翎,欲寻断鏃扬遗灵。”
(3).指被遗忘的神灵。 明 唐顺之 《重修瓜州镇龙祠记》:“於此见天地之功为甚大,人欲报天地之功而无由,则虽猫虎之效一能於天地者亦秩之祀,而无遗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