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灵气(靈氣)  拼音:líng qì
灵妙之气。《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分类字锦》:自然灵气(自然灵气)
李德裕文章论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惚恍而来不思而至
分类:文章
《分类字锦》:瀼瀼灵气(瀼瀼灵气)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分类:
《分类字锦》:灵气和柔(灵气和柔)
夏侯湛 禊赋 羡暮春之嘉辰,美灵气之和柔。
《國語辭典》:精气(精氣)  拼音:jīng qì
1.天地间的灵气。《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2.人体的元气。《汉书。卷三○。艺文志》:「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3.专诚之气。汉。王充《论衡。感虚》:「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
《漢語大詞典》:津气(津氣)
灵气。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分類:灵气
《漢語大詞典》:奥气(奥氣)
指藏于天地之间的灵气。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四:“力破沧溟万象开,乾坤奥气 少陵 才。”
温暖之气。奥,“ 燠 ”的古字。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君舒缓甚,奥气不臧,则华实復生。”
《漢語大詞典》:地气(地氣)
(1).地中之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漆:“﹝漆器﹞若不揩拭者,地气蒸热,徧上生衣,厚润彻胶,便皱。”
(2).犹气候。周礼·考工记序:“橘踰 淮 而北为枳,鸜鵒不踰 济 ,貉踰 汶 则死。此地气然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北人不识梅南人不识雪:“今 江 湖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而雨,谓之梅雨;转 淮 而北则否,亦地气然也。” 郑泽 《暮秋见雪》诗:“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老于 北京 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
(3).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风水。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北平》:“ 胡 主起自沙漠,立国在 燕 ,及是百年,地气已尽。”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毕竟是伊家地气灵,产出惊人宝。” 骆宾基 《父女俩》五:“ 邢老汉 ……自言自语地说:‘ 油庄 的地气算完了!’”
(4).指大气层。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星陨说:“每见大流星曳长光或大火球,经过地气之上层……此必地气外之物,偶入地气中而发光也。”
《漢語大詞典》:炳灵(炳靈)
(1).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 江汉 炳灵,世载其英。” 吕向 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 江汉 明灵,故代生贤哲。” 唐 陈子昂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杜司户 炳灵翰林,研几策府。”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
(2).闪烁的灵气。 汉 班固 《幽通赋》:“系 高頊 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國語辭典》:气脉(氣脈)  拼音:qì mài
1.血气脉息。汉。桓宽《盐铁论。轻重》:「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2.气力。《金瓶梅》第八七回:「那妇人能有多大气脉?被这汉子隔桌子轻轻提将过来,拖出外间灵桌子前。」
3.气运。元。汤显祖《牡丹亭》第五一出:「淮海维扬,万里江山气脉长。」
4.诗文绘画的气势脉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漢語大詞典》:星精
犹言星之灵气。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祥符云气,庆合星精。” 前蜀 贯休 《商山道者》诗:“澄潭龙气来縈砌,月冷星精下听琴。” 清 顾炎武 《雒阳》诗:“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
分類:灵气
《漢語大詞典》:岳灵(岳靈)
亦作“岳灵”。 山岳的灵气、精气。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於戏!公唯岳灵,天挺德,翼精神,絪緼仁哲生。”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脏之灵气。《老子》“谷神不死” 汉 河上公 注:“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國語辭典》:五德  拼音:wǔ dé
1.古时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为帝王嬗代之应,其说尤盛于秦汉间。《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玉有五德。即仁、智、义、礼、信五德。《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3.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清灵(清靈)
(1).犹清冥。即天。《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游清灵之颯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王逸 注:“言己积德不止,乃上游清冥清凉之庭,被服云气,而通神明也。”
(2).清明的灵气。 汉 王粲 《围棋赋》序:“清灵体道,稽謨玄神,围碁是也。” 晋 陆云 《寒蝉赋》:“含二仪之和气,禀乾元之清灵。”
(3).清雅美妙。 潘漠华 《冷泉岩》:“静悄下来,谷中只有风掠过草梢和涧水的清灵的繁杂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地精
(1).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
(2).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3).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