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大乘灯禅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莫诃夜那钵地已波(唐云大乘灯也)幼随父母汎舶往社和罗钵底国。方始出家。后随唐使郯绪相逐。入京。于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处进受具戒居京数载颇览经书。而思礼圣踪。情契西极。体蕴忠恕性合廉隅。戒巘存怀禅枝叶虑。以为溺有者假缘。缘非则坠有。离生者托助。助是则乖生。乃毕志王城敦心竹苑。冀摧八难终求四轮。遂持佛像携经论。既越南溟到师子国。观礼佛牙备尽灵异。过南印度复届东天。往耽摩立底国。既入江口遭贼破舶唯身得存。淹停斯国十有二岁颇闲梵语。诵缘生等经兼修福业。因遇商侣。与净相随诣中印度。先到那烂陀。次向金刚座。旋过薛舍离。后到俱尸国。与无行禅师同游此地。灯师每叹曰。本意弘法重之东夏。宁知志不成遂奄尔衰年。今日虽不契怀。来生愿毕斯志。然常为睹史多天业冀会慈氏。日画龙华一两枝用标心至。灯公因道行之次。过道希师所住旧房。当于时也其人已亡。汉本尚存梵夹犹列。睹之潜然流涕而叹。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 伤曰。嗟矣死王。其力弥强。传灯之士。奄尔云亡。神州望断。圣境魂扬。眷馀怅而流涕。慨布素而情伤。禅师在俱尸城般涅槃寺而归寂灭。于时年馀耳顺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范灯,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间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七、《唐诗纪事》卷四七。《全唐诗》存诗2首。
释智灯 朝代: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还苏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渚宫僧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系曰。小乘尚开食五净物。薏苡非五谷正食也。疑其冥官因机垂诫嫌。于时比丘太慢戒法。故此严警开制。实诸佛常法也。非后人之加酿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薙落隶业荆州天崇寺。素学毗尼。尤日以金刚般若经自课。贞元中。遇疾死。七日复苏曰。初见人。衣冠若王者。拥吏卒坐堂上。镫至降阶揖貌敬甚。延之堂上。相宾主。坐定因曰。以和尚有诵经功德故。特与延寿十年。宜复进脩以断轮转。镫问僧中以薏苡仁。为食后药石。是否。王曰。此于律无之。镫曰。律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后人所加。非佛意也。镫竟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青州人。博闻强记,颇有干略,时许为佐时之才。俄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慧忠旧址居之,时称香严和尚。又曾往参洞山良价。卒于后梁时,谥袭灯大师。好作诗偈化世,颇传于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青州(今属山东)人。禅宗僧侣。博闻强记,颇有干略,亲党许以佐时之才,因劝其力学。俄尔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忠国师遗迹栖止,世称香严和尚。曾一度参洞山良价,旋返香严山。卒,敕谥袭灯大师。智闲證悟禅理,好以诗偈唱之,著名当时。生平事迹散见《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等。《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二书收其诗偈30余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青州人。躯干七尺。读世书。有材具。亲党推许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圆禅师于沩山。一日山谓之云。吾不问汝平生。于经卷册子上说得底。且汝于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道将一句来。吾要识汝。闲懵然。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山皆不许。闲云却请和尚与某甲说。山云。吾说得。是吾之见。于汝眼目。有何所益。闲遂归堂。遍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字可以詶对。叹曰。画饼不可以疗饥。因尽焚之。涕泣辞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学佛法。已作个长行鬻饭僧。庶几免于劳役也。抵南阳。睹国师忠公之遗迹。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于茅茨次。偶掷瓦砾。击竹作声。廓然大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与某甲说破。岂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脩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说言。况乎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参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丛社。卒谥袭灯。塔号延福。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智闲。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闻强记有干略。亲党观其所以。谓之曰。汝加力学则他后成佐时之良器也。俄尔辞亲出俗。既而慕法心坚。至南方礼沩山大圆禅师。盛会咸推闲为俊敏。沩山一日召对茫然。将诸方语要一时煨烬曰画饼弗可充饥也。便望南阳忠国师遗迹而居。偶芟除草木击瓦砾。失笑冥有所證抒颂唱之。由兹盛化。终后敕谥袭灯大师。塔号廷福焉。次舒州桐城投子山释大同。姓刘氏。舒州怀宁人也。幼性刚正有老成气度。因投洛下保唐满禅师出俗。初习安般观业垂成遂求华严性海。复负锡谒翠微山。法会。同伏牛元通激发请益大明祖意。由是放荡周游还归故土。隐投子山结茅茨。栖泊以求其志。中和中巢寇荡履京畿天下悖乱。有贼徒持刃问同曰。住此何为。对以佛法。魁渠闻面膜拜。脱身服装而施之下山。以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春秋九十六。法腊四十六。凡居化此山三十馀载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 【介绍】: 五代时僧。魏州人。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世称法灯和尚。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善以歌诗演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4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五代南唐时禅僧,世称法灯和尚。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后主李煜曾向其问法。《景德传灯录》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古镜歌》3首,《禅门诸祖师偈颂》存《拟寒山诗》10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泰钦。字法灯。魏府人也。辩才无碍。入法眼之室。虽解悟逸格。未为人知。性忽略不事事。尝自清凉。遣化维扬。不奉戒律。过时未归。一众传以为笑。法眼遣偈往呼之。既归。使为众烧浴。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对者皆不契。钦适自外至。法眼理前语问之。钦谓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于是人人改观。法眼曰。汝辈这回笑渠不得也。出世。初住洪州双林。次迁上蓝护国院。未几。李国主。请住清凉道场。乃曰。山僧。本拟深藏山谷。遣日过生。缘清凉老人有不了底公案。所以出来。为他了却。若有人问。便说似伊。时一僧出问。钦曳杖击之。僧曰。我有何过。钦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国主从容问曰。先师有何不了公案。钦曰。现分析者。国主骇之。开宝七年六月示疾。告众曰。老僧住持。将逾一纪。每承国王助发。至于檀越道侣主事小僧。皆赤心为我。默而难言。或披麻带布。甚违吾道。我之遗骸。但于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坟冢。升沈皎然不沦化也。又示众曰。但识口必无咎。纵有咎因汝有。珍重。二十四日。安坐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法灯,号无相。住温州净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净居尼慧温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灯,住舒州王屋山崇福寺,为青原下十二世,栖贤迁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胜,号佛灯。住台州瑞岩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净因继成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住潭州云峰寺,称祖灯志璿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潭州云峰寺僧。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谥祖灯禅师。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偈五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灯。婺州金华人。号祖印。得法于道吾法真。为人精敏有德量。道俗拥之。出世年始立也。而匡宗植道之志。隐然尊宿自居。说法三十年。从者如云。退老等觉寺坐逝。有语录一卷。邹正言浩。序之曰。余项在中陶。尝与李涛师渊。论天下之名僧。师渊语余曰。吾所见祖师者。有道者也。蚤以机缘。为世导师。晚乃退居都城之等觉。望其容貌。如秋际木。听其解说。如夜半潮。始窃以为未始出吾宗。而终也如一苇大海。惕惕环视。莫见畔岸。后数年。复见师渊于都城。问其所谓祖印者而将访焉。则曰寂灭久矣。出其所集语录二卷。示余。余然后知师渊异时之言。尚其可以言者。祖印名字。不列传灯。始末不载传记。幸有正言数行在耳。然则正言知言。盖繇师渊知己。与祖印生气千古。噫。古德埋没者。多矣。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
惟湛,字广灯,嘉禾人。入道双林,覃恩得度,首谒神照,复往依广智,后敷讲于云间。超果天台一宗,振于三吴,自湛始。熙宁六年,坐逝,舍利无算。
释绍镫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绍镫,姓陈氏,古田人。生时异香满室,紫胞覆首。幼不茹腥,七岁入塾,聪颖绝伦。授以经书,如睹旧物。十年,辞亲出家,礼潭州开福琎为师。精通《法华》,试经得度。受具之后,瓶锡游方。造当阳玉泉芳禅师法席,一见针芥相投,顿忘荃蹄。及还乡里,深自蹈晦。郡守向道,延主陀𡽹塔院,缁素归敬。一日示疾,索浴更衣。鸣钟集众,乃说颂曰:“吾年五十三,去住本无贪。临行事若何,不用口喃喃。”俨然示寂,瞑目无声。已踰两宵,偶闻钟音,忽然而苏。自是身心澈莹,超然生死。元丰中,福州大旱。太守孙公仰其灵迹,延之祷雨。经筵既启,甘霖立沛。孙公欣慕,迁居文殊。尔后每逢旱魃,郡中官吏辄相祈求。府主许公、察院王公、左司叶公皆先后致敬,恭请讽经。灯一诣坛,诚心持咒,虽晴烘烈日,曾不崇朝,远视天色已,油然作云,俄而霈然。三农沾足,人民忭舞,年复大有。故自灯祷雨十数年间,甘泽所降,从不愆期。遐迩钦企,视若神僧。后移主圣泉,凡三坐道场,提撕后学,警策尤多。上堂,僧问:“如何是圣泉境?”灯曰:“目前无异草。”曰:“如何是境中人?”灯曰:“往来无挂碍。”曰:“人境己承指,向上宗乘事若何?”灯曰:“驴足未去,马足又来。因言般若门中,纵说百千妙义,不增一豪。直饶结舌亡锋,岂减少分。若论玄之又玄,终非沙门。鸟道鱼踪,早伤涂辙。何也?盖为出此入彼,去者不至其方,来者不得其所。举一明三,莫穷厥趣。更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霄壤相望,去道转远。正当与尔时,衲僧门下作何观感?”良久乃曰:“昨夜三更月到窗。”
日灯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灯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