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864,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航行灯
荷花灯
灯油钱
方向灯
放水灯
点灶灯
电灯柱
电石灯
茶灯
钻灯棚
氖灯
灯控
灯篙
灯管
灯号
《国语辞典》:航行灯(航行灯)  拼音:háng xíng dēng
装置在飞机上,用来辨识飞行方向与维护飞行安全的号志。可分为航向灯、防撞灯及警示灯。
《国语辞典》:荷花灯(荷花灯)  拼音:hé huā dēng
糊成荷花形状的灯笼。里面点上蜡烛,可以提持。多见于中元盂兰盆会。
《国语辞典》:灯油钱(灯油钱)  拼音:dēng yóu qián
一种旧时狱卒向犯人或犯人家属索取贿赂的名目。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灯油钱也无,冤苦钱也无。」《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那禁子正在那里逼玉姐要灯油钱,志仁喝退众人,将温言宽慰玉姐,问其冤情。」
《国语辞典》:方向灯(方向灯)  拼音:fāng xiàng dēng
汽机车前后用以表示车行转弯方向的黄色小灯。如:「行近转弯路口,一定要先打方向灯以警示后方车辆。」
《国语辞典》:放水灯(放水灯)  拼音:fàng shuǐ dēng
一种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仪式。相关习俗在佛教传入前,从未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到了唐代才开始出现,一般认为应与佛教的引入有关。到了明代以后,则逐渐普及于民间。尤其是佛教的僧侣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时放水灯,以照亮冥路,让水中的鬼魂和饿鬼,来接受施舍。「放水灯」的节俗在台湾多和普度仪式结合,除了在中元节会放水灯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时,也会在普度前放水灯。
《国语辞典》:点灶灯(点灶灯)  拼音:diǎn zào dēng
旧时习俗从正月十三日晚上开始,要在厨房下悬点灶灯,五个夜晚,至十八日元宵节的高潮结束为止。相传点灯之俗至南宋时就开始流行了,明朝时曾一度把灯节扩大为十天。
《国语辞典》:电灯柱(电灯柱)  拼音:diàn dēng zhù
架设在路旁的长柱型电灯,用以夜间照明路面。
《国语辞典》:电石灯(电石灯)  拼音:diàn shí dēng
利用碳化钙加水产生乙炔来燃烧的灯具。电石灯俗称为「电土火」,内装「电石」(碳化钙),加水起化学作用,产生乙炔,点火便能燃烧。电石灯也称为「电土灯」、「水火灯」、「瓦斯灯」、「水月电灯」。
《国语辞典》:茶灯(茶灯)  拼音:chá dēng
流行于云、贵、川、湘等省的地方戏。参见「花灯戏」条。
《漢語大詞典》:钻灯棚(鑽燈棚)
谓乡村夫妇灯市日进城游逛。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绍兴灯景:“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曰‘钻灯棚’。”
《国语辞典》:氖灯(氖灯)  拼音:nǎi dēng
将氖气填充于真空管所制成的电灯。当电流通过时,能激发出红色的光,其光线可穿透烟雾,常用做信号灯。
《国语辞典》:灯控(灯控)  拼音:dēng kòng
控制灯光的颜色及明暗,以达到特殊舞台效果的技术。如:「这出舞台剧的灯控,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设计的。」
《国语辞典》:灯篙(灯篙)  拼音:dēng gāo
一种中元节的习俗。民间以寺庙为中心的公众普渡,在寺庙前方广场,竖立一座高达数丈的竹竿,顶端系有一盏灯笼,称为「灯篙」。相传灯笼点亮后,散布各处的孤魂野鬼,即知明日此处有食物可享用,遂纷纷到此大快朵颐一番。
《国语辞典》:灯管(灯管)  拼音:dēng guǎn
装有金属丝、惰性气体,经灼热即发光的条形灯具。如:「办公室的灯光相当昏暗,应尽快更换新的灯管。」
《国语辞典》:灯号(灯号)  拼音:dēng hào
以灯光明灭作为信号。用来代替言语,互通信息,多用于交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