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灭
【佛学大辞典】
(杂语)物碾磨,则终消灭,谓有为法渐衰损,终消灭也。宝积经九十六曰:「须弥河海尽燋枯,毕竟磨灭归虚空。」无量寿经下曰:「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大乘义章九曰:「一切有为,无常磨灭。」中阿含经四十三曰:「欲者苦无常磨灭法。」
(杂语)物碾磨,则终消灭,谓有为法渐衰损,终消灭也。宝积经九十六曰:「须弥河海尽燋枯,毕竟磨灭归虚空。」无量寿经下曰:「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大乘义章九曰:「一切有为,无常磨灭。」中阿含经四十三曰:「欲者苦无常磨灭法。」
择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之异名。灭者灭诸相之无为法也。涅槃者是由真智之拣择力所得之灭法,故曰择灭。俱舍论一曰:「择谓拣择,即慧差别,各别拣择四圣谛故。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唯识述记二末曰:「即此真如,名为择灭,即由慧力方證会故。」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的别名,因涅槃是人类最高智慧所选择的寂灭法。
(术语)涅槃之异名。灭者灭诸相之无为法也。涅槃者是由真智之拣择力所得之灭法,故曰择灭。俱舍论一曰:「择谓拣择,即慧差别,各别拣择四圣谛故。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唯识述记二末曰:「即此真如,名为择灭,即由慧力方證会故。」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的别名,因涅槃是人类最高智慧所选择的寂灭法。
择灭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为之一。涅槃之无为法也。
【三藏法数】
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缚,即證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术语)三无为之一。涅槃之无为法也。
【三藏法数】
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缚,即證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灯灭方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灯光将灭时,暂时增光,佛法将灭时,一时彩然法盛之豫言也。止观六曰:「初果犹七反未尽,如灯灭方盛。」法灭尽经曰:「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
(术语)如灯光将灭时,暂时增光,佛法将灭时,一时彩然法盛之豫言也。止观六曰:「初果犹七反未尽,如灯灭方盛。」法灭尽经曰:「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
诸法寂灭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之实相,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谓之寂灭。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曰:「诸法从本来,常示寂灭相。」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术语)诸法之实相,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谓之寂灭。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曰:「诸法从本来,常示寂灭相。」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薪尽火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入无馀涅槃也。小乘之菩萨,为伏惑行因。故成佛果之最后身,为实业所生,谓之齐业身。业坏报尽,谓之薪尽,果报之身尽,则智慧随灭,谓之火灭。若大乘之菩萨,为断惑行因,故佛果之身,非实业所生,祇随机生灭,故曰齐缘身,故众生之机尽,谓之薪尽,随而应身之灭,谓之火灭。法华经序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术语)谓佛入无馀涅槃也。小乘之菩萨,为伏惑行因。故成佛果之最后身,为实业所生,谓之齐业身。业坏报尽,谓之薪尽,果报之身尽,则智慧随灭,谓之火灭。若大乘之菩萨,为断惑行因,故佛果之身,非实业所生,祇随机生灭,故曰齐缘身,故众生之机尽,谓之薪尽,随而应身之灭,谓之火灭。法华经序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应灭摈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va%sani^ya,律中刑罚之名。犯了四波罗夷罪,当加灭摈之罚者。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应摈者,应犹当也。罪合当摈,而未摈故。」(参见:灭摈)
(术语)Prava%sani^ya,律中刑罚之名。犯了四波罗夷罪,当加灭摈之罚者。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应摈者,应犹当也。罪合当摈,而未摈故。」(参见:灭摈)
还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者涅槃也。造业受生死之果,谓之流转,而修道證涅槃,谓之还灭。正理论九曰:「生死止息,是还灭义。」俱舍颂疏根品一曰:「言还灭者,生死止息,名为还灭。取涅槃得,为还灭体。」
【佛学常见辞汇】
还归于寂灭,也就是修道證涅槃。
(术语)灭者涅槃也。造业受生死之果,谓之流转,而修道證涅槃,谓之还灭。正理论九曰:「生死止息,是还灭义。」俱舍颂疏根品一曰:「言还灭者,生死止息,名为还灭。取涅槃得,为还灭体。」
【佛学常见辞汇】
还归于寂灭,也就是修道證涅槃。
还灭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流转门而言。(参见:还灭)。
【佛学常见辞汇】
于十二因缘法中分为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是造业受生死,还灭门是修道證涅槃。
(术语)对于流转门而言。(参见:还灭)。
【佛学常见辞汇】
于十二因缘法中分为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是造业受生死,还灭门是修道證涅槃。
断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因果各别,故非为常,因果相续,故非为断,拨无此因果相续之理,谓之断灭之见。即断见也。属于邪见中之极恶者。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
(术语)诸法因果各别,故非为常,因果相续,故非为断,拨无此因果相续之理,谓之断灭之见。即断见也。属于邪见中之极恶者。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
护所灭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流)
【三藏法数】
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尽,而證无学,于己所證,恐有退失,善加守护,令见、思习气更不再起,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护所灭流。(见、思习气,谓见、思惑之馀习气分也。)
(术语)(参见:七流)
【三藏法数】
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尽,而證无学,于己所證,恐有退失,善加守护,令见、思习气更不再起,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护所灭流。(见、思习气,谓见、思惑之馀习气分也。)
七流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见思之二惑使众生漂流而流转,华严孔目章说七流:一、见谛所灭流,初果之人见真谛,而断欲界之见惑。二、修道所灭流,二果三果之人,修四谛之观,而断欲界之见惑。三、远离所灭流,第四果之人,修四谛之观,断尽见思之惑而无馀。四、数事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视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事之法为空寂。五、舍所灭事,第四果之人,以数事为空,所空之法既无,则能空之心亦舍,能所两亡,无憎无爱,则一味平等。六、护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见思之惑尽而證无学,恐已于所證有退失,善加守护,使见思之习气不再起。七、制伏所流,第四果之人,见思之惑缚已断,色身之果缚犹有之,故制伏见思之习气而不使起。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三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谛所灭流〕,谓初果之人,见真谛理,能断欲界见惑;因灭此惑,不流转欲界,故云见谛所灭流。(初果,即须陀洹果也。)
〔二、修道所灭流〕,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
〔三、远离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而于见、思之惑断尽无馀,则能远离三界,不复流转,故云远离所灭流。(四果,即阿罗汉果也。)
〔四、数事所灭流〕,数事,即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法也。谓第四果之人,能观五蕴等法皆悉空寂;而见、思之惑俱尽,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数事所灭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五、舍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已空五蕴等法。所空之法既无,能空之心亦舍,能所两亡,无憎无爱,一味平等,證于无学,不复流转三界,故云舍所灭流。(无学者,谓阿罗汉见、思惑尽,无法可学也。)
〔六、护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尽,而證无学,于己所證,恐有退失,善加守护,令见、思习气更不再起,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护所灭流。(见、思习气,谓见、思惑之馀习气分也。)
〔七、制伏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缚已断,色身果缚犹在,应须制伏,令见、思习气永不复起,三界流转即得止息。故云制伏所灭流。(缚,犹束系也。谓由色身所系,不得自在也。)
(名数)见思之二惑使众生漂流而流转,华严孔目章说七流:一、见谛所灭流,初果之人见真谛,而断欲界之见惑。二、修道所灭流,二果三果之人,修四谛之观,而断欲界之见惑。三、远离所灭流,第四果之人,修四谛之观,断尽见思之惑而无馀。四、数事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视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事之法为空寂。五、舍所灭事,第四果之人,以数事为空,所空之法既无,则能空之心亦舍,能所两亡,无憎无爱,则一味平等。六、护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见思之惑尽而證无学,恐已于所證有退失,善加守护,使见思之习气不再起。七、制伏所流,第四果之人,见思之惑缚已断,色身之果缚犹有之,故制伏见思之习气而不使起。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三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谛所灭流〕,谓初果之人,见真谛理,能断欲界见惑;因灭此惑,不流转欲界,故云见谛所灭流。(初果,即须陀洹果也。)
〔二、修道所灭流〕,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
〔三、远离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而于见、思之惑断尽无馀,则能远离三界,不复流转,故云远离所灭流。(四果,即阿罗汉果也。)
〔四、数事所灭流〕,数事,即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法也。谓第四果之人,能观五蕴等法皆悉空寂;而见、思之惑俱尽,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数事所灭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五、舍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已空五蕴等法。所空之法既无,能空之心亦舍,能所两亡,无憎无爱,一味平等,證于无学,不复流转三界,故云舍所灭流。(无学者,谓阿罗汉见、思惑尽,无法可学也。)
〔六、护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尽,而證无学,于己所證,恐有退失,善加守护,令见、思习气更不再起,不复流转三界。故云护所灭流。(见、思习气,谓见、思惑之馀习气分也。)
〔七、制伏所灭流〕,谓第四果之人,见、思惑缚已断,色身果缚犹在,应须制伏,令见、思习气永不复起,三界流转即得止息。故云制伏所灭流。(缚,犹束系也。谓由色身所系,不得自在也。)
体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为法之事体,由缘而生,刹那刹那,其体灭亡,谓之体灭。但灭非断灭之谓,其体灭亡,皆为后生法之因,更生新事体而使相绩,故自其当体言,则为灭亡,由因果之关系言之,则非毕竟断灭。是成实法相等所立之实义也。若依萨婆多部所立,则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之宗义,不论一时与永久,总不许体上之灭亡,祇就体上之作用言之也。故彼宗有用灭而无体灭。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为法的事物,由缘而生,刹那刹那,其体衰灭,叫做体灭。但此体灭并非断灭,而会待缘再生,故体灭是指当体灭而已。
(术语)有为法之事体,由缘而生,刹那刹那,其体灭亡,谓之体灭。但灭非断灭之谓,其体灭亡,皆为后生法之因,更生新事体而使相绩,故自其当体言,则为灭亡,由因果之关系言之,则非毕竟断灭。是成实法相等所立之实义也。若依萨婆多部所立,则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之宗义,不论一时与永久,总不许体上之灭亡,祇就体上之作用言之也。故彼宗有用灭而无体灭。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为法的事物,由缘而生,刹那刹那,其体衰灭,叫做体灭。但此体灭并非断灭,而会待缘再生,故体灭是指当体灭而已。
不动灭无为
【佛学常见辞汇】
生于色界第四禅天,灭苦乐二受粗动,所得的真如,名不动灭无为。
生于色界第四禅天,灭苦乐二受粗动,所得的真如,名不动灭无为。
不增不灭
【佛学常见辞汇】
1。就实相之空理而言,如般若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说诸法就是真空,真空即无增减。2。就法之无尽而言,众生无尽,佛亦无尽,而说二界无增减。
1。就实相之空理而言,如般若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说诸法就是真空,真空即无增减。2。就法之无尽而言,众生无尽,佛亦无尽,而说二界无增减。
念无灭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八不共法之一。
十八不共法之一。